临汾新闻网讯 春意染绿,蔬果飘香。近日,侯马市新田乡汾上村圣女果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试种的七彩圣女果竞相转色,在绿叶的掩映下,阵阵果香扑鼻,一串串红似玛瑙、黄似珠玉的彩色圣女果镶嵌在翠绿繁茂的茎蔓间,甚是惹人喜爱。农户们在藤蔓中来往穿梭,忙着打顶授粉,好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试种的七彩圣女果产量和品质都达到了预期,这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大规模种植充满了信心。相信这一产业能给我们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益,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看着满棚的碧绿,汾上村党支部副书记田义红脸上洋溢着笑容,“也正是这些小小的果子,让我们村从曾经的落后村,蜕变成了如今十里八乡羡慕的对象。”
一直以来,汾上村村民有种植冬早蔬菜的传统,但因市场及种植技术等原因一直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如何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是村‘两委’一直思考的问题。”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汾上村坚持把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在“大棚经济”上下足功夫,使温室大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的一把“金钥匙”。
为此汾上村村“两委”多次外出考察,最终决定从山东引进七彩圣女果种植项目。2023年,汾上村圣女果蔬菜种植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共计投资500余万元建成的12栋智能温室大棚,其中3栋种植面积将近7亩地,9栋达到3亩地,由村集体投资建成,除了一栋育苗棚外,其余全部租赁给村民个人。
为了带动村民种植,村干部率先带头干。“我本身有经营蔬菜大棚的经验,作为村干部,为了村里产业的发展,更应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汾上村村委会副主任梁红印介绍,他先承包了一栋面积将近7亩地的智能温室大棚,并最早试种七彩圣女果,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圣女果苗壮果密。
“引进的这种第八代智能蔬菜大棚,土地利用率高,采用下挖式建设,保温性很好,加上一系列智能化的设备,管理更便捷。而且相比普通的温室大棚,棚顶保温被充填的是丝绵,效果更好,更利于增产增收。”梁红印介绍,为了让村民在技术上有保障,村委会邀请山东大棚种植方面的专家和当地的农业专家来指导、培训,同时在圣女果采摘期,由村委会联系对接销售渠道,让村民安心、放心种植。
“七彩圣女果是一种新颖的水果品种,具有丰富的颜色和良好的口感,市场前景广阔。再过一周左右就可以进行第一批采摘,我们希望通过试种这种特色水果,为村庄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田义红介绍,这一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40万元的收入,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在种植基地的10号大棚里,村民梁成印正在将果苗掐掉的枝叶运送出大棚。“我这个棚种的全部都是品种为‘贝贝’的圣女果,也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品种。我虽然种植经验少,但是乡里、村里都有技术员时不时来指导,一点也不发愁管理,看到基地里的七彩圣女果长势不错,明年我也试着栽种,收益肯定不会差。”梁成印的笑容里写满了自信。
“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增收路子也就宽了,还吸纳了周边的富余劳动力。在基地务工的人员不仅有收入,还能学到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田义红说,下一步村“两委”将带领村民扩大种植面积,线上线下进行推介,把小果实做成大产业,让七彩圣女果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果”。
一颗颗圣女果正悄悄完成转色,仿佛能看见不久之后七彩色的果子被采摘装箱,并运往老百姓的餐桌,丰收的美景必将衬托出汾上村产业兴旺的美丽画卷。
记者 白洁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