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今年75岁了,这么大的年龄还能够在家门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天赚60元补贴家用,我特别高兴。”近日,正在大棚里忙碌的襄汾县古城镇北姚村村民卢乔云开心地说。得益于村集体建起的公益大棚,像卢乔云一样的农村留守老人都能在此挣取务工收入。
2022年,北姚村利用村里一处废弃多年的厂区建起了5座春秋大棚,“不图赔赚”,只为解决村中留守老人的就业增收问题。如今,公益大棚已经惠及上百名留守村民,每人每月能够增收1200元至1500元不等。
北姚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村里的中青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全村665口人,常住人口只有306人,留守人员以60岁以上老人为主。
为解决留守老人的收入问题,北姚村“两委”经过一次次开会研讨,集思广益,决定把村里一处废弃多年的旧厂区利用起来,以“用人尽量要多、干活尽量不累”为目标实施农业项目。
该废弃厂区位于集体土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起的规模较小的私营焦化厂,于1999年停产。北姚村理顺承包合同,收回承包土地,进行清理平整。2022年,北姚村“两委”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由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实施,投资20余万元建起5座高标准春秋大棚,占地5亩,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黄瓜、西红柿、甜瓜、西瓜等果蔬。
大棚建成投用后,所用人工全部使用北姚村的留守老人,陆续有上百名留守老人走进大棚,做一些栽苗、浇水、采摘等力所能及的农活。北姚村还作出“兜底”承诺:所产果蔬无论市场售价高低、盈利亏损,大家的工资全部由合作社兜底发放。
由于蔬果品质高、市场反响好,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该项目整体盈利近5万元。北姚村将这部分收入全部用于村集体支出:数字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治理、便民服务中心设施、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补助。
2023年秋季,北姚村举办了农村瓜果节,组织全村人摘瓜果、谈变化、话发展,还在中秋节之际给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去10斤甜瓜和西瓜。
北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宝奎表示,公益大棚项目让集体经济由弱及强,让留守老人增收有路,真正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下一步,将依托襄汾县的帮扶政策,再建设5座公益大棚,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
记者 柴云祥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