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市第二小学的新入队的少先队员在队旗前庄严宣誓。 本报记者 摄
尧都区解放路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六一”活动,同学们传队旗、唱队歌,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图为活动现场。本报记者 摄
洪洞县赵城镇新庄学校“六一”文艺汇演现场,孩子们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展现了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本报记者 摄
编者按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各学校围绕“少年儿童心向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在展示少年儿童个性特长的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来吧,跟随记者一起看看孩子们的花式“六一”。
花式过节 “童”样精彩
——我市部分学校庆“六一”活动侧记
眨眼间,孩子们最期待的“六一”儿童节到了。我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
“送给妈妈的儿童节礼物”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5月30日上午,在临汾一中第一附属学校一年级美术课堂上,王紫倩老师从扎染技术的起源、发展、制作步骤和方法几个方面带领孩子们走进传统扎染艺术的神奇世界。
孩子们准备好白布、颜料、小夹子、小绳子等,在老师的示范讲解下,他们或捆扎,或夹扎,然后用喜爱的颜料为布滴染上色,随后将染好的布料密封,放进锅炉蒸煮固色。十几分钟后,这些充满童趣与幻想的作品就可以拆线晾晒了。
“哇!好漂亮!”每展开一幅扎染作品,孩子们就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扎染的颜色碰撞造就了无限可能,有的是神秘渐变的星空,有的是热情似火的太阳,还有的是朝气蓬勃的向日葵。当王紫倩问一位小朋友“你想把作品送给谁”时,她响亮地回答,“我想送给妈妈,妈妈是陪伴我的大朋友,我想让她和我一起过六一儿童节……”
“我也送给妈妈”“我送给爸爸”“我送给奶奶”……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将作品装进书包,准备给家人一个惊喜,共同度过难忘的节日。
“我和小树一起长”
“今天我和小树比身高,三年后再看谁长得高。”5月27日下午,乡宁县实验小学举行了“六一”儿童节认领小树苗活动。三年级学生每人认领一棵小树苗,并开展了为小树苗施肥、浇水、除虫、除草行动。“我测了小树苗的高度是145厘米,等到明年‘六一’再测测小树苗的高度,看看一年内长了多少……”三(2)班学生陈晓开心地和同学们说。
今年“六一”,该校推出了一系列护绿行动和劳动体验活动。除了认领小树苗,一年级学生开展了感恩大自然绘画手抄报活动;二年级学生举办了擦花坛、认养卫生区植物活动;四年级学生在菜农带领下来到辣椒、西红柿、茄子、豆角等农作物基地参观采摘;五年级学生来到庄稼地听科技志愿者讲授农耕知识,了解了一蔬一饭的耕作辛苦和来之不易。
“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植物生长知识,又树立了环保观念,最重要的是养成了爱护树木、热爱劳动的意识。这样的儿童节很有意义。”五(2)班学生冯妍的妈妈感到十分欣慰。
“今天我来当记者”
“我是正宇幼儿园的小朋友,我可以采访一下你吗?请问你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请问你的愿望是什么?”
5月28日是周六,临汾开发区正宇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走上街头,走进小区,开展了一次特别的“我来当记者”行动。他们采访交警队员、环卫工人、快递小哥,那认真的眼神、可爱的表情、奶声奶气的语言,简直把大人萌化了。
在一家裁缝铺里,老板李阿姨认真回答小记者冯梦瑶的提问。“我做这个行业已经二十多年了,负责给小朋友们做衣服、做被罩。干活最重要的是心要静,要认真、仔细,能吃苦,要有工匠精神……”冯梦瑶听着,频频点头,还从小书包里拿出一个小本本,不时记录着。
采访结束后,孩子们在工作任务栏“我采访了谁”勾选了消防员、医生、菜店老板……冯梦瑶告诉妈妈,“当记者真有趣,我长大后就当记者!”妈妈拍着她的小肩膀说,“好啊,现在就为梦想努力!”
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在老师和家长陪伴下,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树立起了“强国复兴有我”的坚定信念,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记者 郭璞
牵手新朋友 快乐过节日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5月28日,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内传出清脆动听的歌声,盲班的学生陈琴正在清唱《在灿烂阳光下》,用歌声欢迎一起来过“六一”的小伙伴们。
当天,几位热心家长带着孩子,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陪伴这里的学生们提前过“六一”,送上节日的祝福。
掩映在绿树中的校园整洁优美,同学们原本在空地上自由活动,见到“客人”来了,立刻围了过来。在生活老师任晓辉的带领下,一位小同学面带微笑地站在食堂门口侧身做出“请”的手势,走进食堂的同学在任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列队站好。
任老师用手语告诉同学们,今天有热心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望大家,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起玩耍,提前过“六一”。同学们有些拘谨,活泼开朗的陈琴用歌声活跃了气氛,来访的孩子拿着用零花钱买的零食分给同学们,现场一下热闹起来,整个食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已在特殊学校工作10年的任晓辉,满面笑容地看着眼前开心快乐的学生们:“这些孩子们虽然身体都有一些‘特殊’,但自理能力都非常强,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上总是互相帮助,特别懂事,也特别懂得感恩。”
在任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邀请下,大家一起来到了听障教室。有几位同学正在看书,见到有人进来,他们懂礼貌地站了起来。在任老师这个“临时翻译”的帮助下,大家愉快地“交谈”起来。该校14岁的学生刘洪胜打开他的作业本,一行行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瞬间得到了大家的夸赞。他有些羞涩地用手语比划,任老师连忙说出了他的心声:“他说他是蒲县人,来学校已经4年,学会了很多东西,今天特别开心。”
11岁的党曲非戴着一副镜片特别厚的眼镜,她在盲班学习了一年时间,已学会使用盲人专用的点字笔和点字板。她在作业本上工整地写下了“六一快乐”四个盲字,热情地教来访的小朋友识盲文。一方认真教,另一方认真学,画面温馨而美好。
16岁的李玉鸿和15岁的张晋博学习按摩已有数年,他们热情地为来访人士按摩起来。只见他们熟练地摸准穴位,按摩手法刚中带柔、柔中有刚,经过一番敲、按、捶、打,体验者顿时感觉僵硬的颈椎舒服了许多,对二人的按摩手法赞不绝口。
出了教室,大家跟着任老师走进宿舍,楼道里干干净净,敲开宿舍门,就看到收拾得干净利索的床铺。陈琴乐呵呵地讲起了校园生活,说到高兴处,又唱起了歌曲《盲童之家》,“校园生活真精彩,这里又是一个家”的歌声传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临近中午,阳光正好,宿舍楼前孩子们打起了水仗,欢快的嬉笑声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
“今天,我认识了新朋友,他们教我识盲文、学手语。”“我们分享零食,玩得很开心,以后还要过来和他们一起玩。”回家路上,几位小朋友认真地说。
看着收获满满的孩子,热心家长高女士感慨万千:“这些孩子或看不见或听不见,但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孩子们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加顽强、更加坚定,他们身上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