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祁欣)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法治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立足职能定位,以法治思维破题,以服务创新赋能,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全年化解涉企纠纷750件,公证服务效率提升85%,涉企检查频次下降73%……这些数据背后,是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的生动实践。
制度筑基,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定盘星”。从市级检查同比下降65.27%,到县级下降34.63%;从清理注销460个不合规执法证件,到惠及近3000家企业……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市司法局以制度创新破解“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难题的坚实步伐。今年以来,该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建章立制、创新监管、优化服务、强化监督等系列举措,推动涉企行政检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取得显著成效。
市司法局坚持制度先行,印发《关于提升涉企行政检查质效的通知》,建立工作专班机制,先后召开5次党组会、7次专班会专题研究部署。通过严格执法主体和人员管理,更新公示41个市本级行政执法主体,清理注销460个不合规执法证件,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执法。市能源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主动公开涉企检查清单,明确检查标准、频次和程序,让企业对可能接受的检查做到心中有数。
在创新监管方式方面,探索推行“企业安静期”制度。安泽县将每月1日至18日设为免检期,除安全生产等特殊情况外不进行常规检查,这一做法得到企业广泛好评并在侯马市等地推广;乡宁县创新实施“综合查一次”机制,通过“一表通查”实现检查频次同比下降56.32%;洪洞县交通运输局推出柔性执法“三项机制”,包括5类容错情形清单、证件到期预警服务和容缺审批承诺制,既规范了执法行为,又提升了服务温度。
为确保规范执法落到实处,市司法局构建了全方位监督体系。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举报箱、入企走访等渠道收集问题线索219条,查处乱检查问题13件,移送纪委8件,处理责任人8人,退还违规收费5000元,形成有力震慑。同时,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热线转办线索进行全面梳理,推动执法监督常态化。
服务提质,跑出便企利民“加速度”。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平阳公证处“公证+不动产登记+税务”直通车综合业务窗口前,办事人李丽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办理涉及不动产的相关业务时,要在公证处、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局多个地方往返,费时费力。现在这个窗口不仅实现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事项即来即办,还能申请不动产登记、缴税、领不动产权证。这样的变化来源于市司法局联合多部门推行“公证+不动产登记+税务”业务协同工作机制,实行“一次申请、一套材料、内部联办、结果共享”,让群众由“多窗口跑”变为“最多跑一次”。
市司法局紧紧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以务实举措推动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方面,该局依托“山西省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系统”,对15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进行统一编制,明确事项名称、受理条件、材料清单等要素,实现了本部门15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布,供个人和企业查询办理,推动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有效提升了服务规范性和透明度。
为优化服务模式,该局还大力推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实现集中办理、网上办理,其中“马上办”清单中的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即来即办,11项“网上办”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了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程网办,7项“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通过集中办理、限时办结等服务机制,群众办事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省司法厅分两批次将6项事项下放至市级,市司法局同步简化了审批流程,将法定2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40%,切实降低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
市司法局还重点推进公证服务改革,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目前已有114项公证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81项公证3个工作日内办结,69项公证7个工作日内办结,部分高频公证事项更是实现“当日出证”“当场出证”,服务质效获得办事群众一致好评。
在金融支持方面,市司法局与金融机构的创新合作令人眼前一亮。侯马市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尝到了甜头:通过侯马市公证处在银行设立的“赋强公证”服务窗口,300万元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仅用3小时。“过去办理抵押公证至少要等三天,现在公证员常驻银行,效率提升太多了。”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快速放款让他们抓住了原料采购的最佳时机,预计今年能增收15%。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市司法局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通过搭建“一站式”调解平台、创新“调解+”工作机制,推动涉企纠纷高效化解。该局统筹26家调解、公证、仲裁等专业机构,选派44名工作人员进驻县综治中心,并推动大宁县、尧都区等6个县(市、区)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企业纠纷“一窗受理、联动调处”。同时,创新“调解+”模式,结合律师服务、行政复议、公证、仲裁等职能,打造了“一站式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处”等专业化解决方案。
针对企业关切,该局深入开展“调解进企业、进市场”活动,重点化解合同履行、劳动争议等生产经营难题。2024年以来,全市调解组织累计化解纠纷9776件,其中涉企纠纷750件,有效降低了企业维权成本,提升了市场运行效率。
法治赋能,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今年以来,市司法局以法治建设为抓手,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法律服务的温度与力度切实惠及企业和群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该局创新开展“法护春苗”行动,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围绕预防校园欺凌、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主题,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830余场。通过情景模拟、以案说法等生动形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生活常识,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针对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法律需求,该局打出服务“组合拳”。一方面开展“‘典’亮企业 护航发展”主题普法活动,组织律师团队深入企业宣讲法律知识,累计发放普法资料6万余份,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另一方面创新推出“法律托管”服务,全市组建47个志愿服务团队,为新设民营企业提供为期6个月的公益法律服务,目前已审查合同76份,出具法律意见30余条。此外,还建立了25人知识产权专业仲裁团队,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在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方面,该局全力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实现市县两级站点全覆盖。通过开展“安心行动”“助残暖冬”等专项活动,为劳动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350余人次。创新推行法律援助“市域通办”,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截至目前,已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9348人次,办结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282件,切实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个角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从“企业安静期”的探索到“综合查一次”的推广,从公证服务“马上办”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每一项举措都彰显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护航经济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市司法局将继续深化法治建设,以更优服务激发市场活力,以更强保障护航企业成长,让法治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后盾,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