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乾坤湾
尧殿尧井
复原后的陶寺观象台
七里峪
云丘山
壶口瀑布
临汾新闻网讯 这里,是抔一把黄土都能攥出文明的汁液的地方;
这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意栖居的山水美景;
在这里,你能找寻到“何以中国”“何以家国”的历史答案……
这里是临汾,深藏着人们梦想抵达的诗和远方。
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
临汾,居华北腹地、晋南要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厚重。
近年来,临汾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致力把临汾打造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奋力奏响临汾文旅融合发展崛起强音。
积厚成势 劲奏凯歌
擎山水之灵为“笔”,蘸文化之魂为墨。
临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华夏文明的跫音曾在这里回响。10万年前,丁村人在这里繁衍生息;4300年前,尧在这里开启中华文明的曙光;600多年前,洪洞大槐树先民从这里迁徙走出;散落在临汾的华夏文明印记,向我们娓娓道来“何以中国”“何以家国”的历史答案。
临汾,人才荟萃。俊彦贤达,灿若星汉。先后涌现出晋文公重耳、卫青、霍去病、荀子等历史名人。
临汾,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烽火熔炉,将星摇篮。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太岳军区司令部、晋西革命纪念馆……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神圣和荣光。
临汾,人文资源丰厚,文化遗产不胜枚举。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8300余处,其中,国保单位54处、省保单位96处、市保单位30处、县保单位1810处。山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6处,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13处。博物馆、纪念馆23座,馆藏文物42.1万件……
临汾,古建文物精华荟萃,熠熠生辉惹人醉。全国范围内共有8处保存完整的元代戏台,我市独占5处:东羊后土庙-元代戏台、魏村牛王庙戏台、王曲东岳庙戏台、四圣宫戏台、乔泽庙戏台,以独特的古色古韵,展示着古老的文明记忆,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临汾还是著名的“戏曲梅花之乡”“剪纸之乡”“锣鼓之乡”“成语之乡”,晋南蒲剧、威风锣鼓、平阳木版年画、太平绣球、霍州年馍等繁花似锦。
临汾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智慧的临汾人民创造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临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我市坚持保文化、保历史,从各方面全方位对临汾市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挖掘整理,推动文化传承。目前,我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65项,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136项、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22项。
我市积极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程,襄汾丁村遗址(旧石器)、襄汾陶寺遗址(新石器)、曲沃晋侯墓地及曲村——天马遗址(两周)、侯马晋国遗址(两周)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我市成功举办了全省第四次旅发大会,借会发力叫响“中国根·黄河魂”品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举办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搭建起了世界大河流域沟通合作的桥梁,对托举黄河品牌、促进大河文明交流互鉴、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止如此。我市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美幻奇绝的世界三大冰洞群之一的乡宁云丘山冰洞,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湾——永和乾坤湾,等等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
……
看不尽的秀美山水、听不够的红色故事、品不完的文化大餐,已经成为我市文旅融合的新名片。
乘势而上 聚力向前
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近年来,我市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紧扣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目标,突出核心品牌建设,强化旅游集散地、目的地、消费地功能,致力将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全域旅游体系。
如何提升景区景点品质?
我市从文化植入方面入手。一方面从游客需求出发,植入具有市场影响力、吸引力的大众文化,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另一方面让非遗演艺进景区,增加游客体验参与等内容,提升景区文化内涵。
发展“旅游+”,推动“旅游+农业”“旅游+小镇”“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跨界融合,打造以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云丘山景区、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等为代表,集休闲、娱乐、康养、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推出大宁黄河英雄越野赛、永和“丰百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首届自行车挑战赛等赛事活动,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供给,形成绿色、红色、古色、特色相映成趣的旅游发展大格局。
如何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我市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不断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优化旅游环境。
“软件”提质有创新。自2020年起,我市在全市文化旅游部门和窗口服务接待单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制定了《“回家·悦生活”品牌服务质量要求》《“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酒店的划分与评定》《“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民宿的划分与评定》三个标准,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同时,推出“用心、暖心、热心、精心”“四心”服务体系,全面打造临汾特色服务品牌,以“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统领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拿创建活动的示范单位之一临汾尧都机场举例,在创建工作中,他们逐步规范和完善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细化了旅客满意度调查内容,明确了投诉的判定标准;在机场航站楼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同时全面优化“行李运输”“母婴休息室”“军人依法优先”“雷锋志愿服务站”等项目。2020年以来,先后创建了“阳光微笑”“完美行程”“慎审”等服务品牌,设立了“阳光微笑大使”和“阳光微笑岗位”。
类似尧都机场这样的“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示范单位,三年内,我市在文旅行业共创建了三批,累计62家。
同时,针对旅游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规律和特点,我市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有效采取媒体宣传、外出推介、大型活动等多种方式,全力做好文旅资源展示、产品营销、线路推介等工作,叫响了“中国根·黄河魂”文旅品牌,“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宣传口号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临汾文旅品牌的形象持续跃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前夕,赴西安市、淄博市等热点城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就是一明证,活动吸引了各大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报道,多维度、多渠道、全场景展示了临汾,让近亿人了解了临汾,为我市“五一”引流多多。
硬件提升不松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体验过程,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影响游客体验感的直接因素。近几年,我市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重点景区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扎实开展A级旅游景区倍增计划。
短短数年,成果丰硕:
2020年12月,云丘山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2年7月,吉县壶口瀑布旅游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列;
乾坤湾景区创4A成功,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向5A级旅游景区迈进;
尧帝陵、尧京酒庄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霍州七里峪、霍州署、汾西师家沟、乡宁戎子酒庄、浮山寨圪塔、大宁马斗关6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
目前,我市拥有5A级景区3处全省第一,4A级景区15个全省前三。
各县(市、区)均创建了A级景区,率先在全省完成了A级景区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还有,近几年,民宿、康养、特色小镇、工业旅游、乡村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在我市不断涌现;精心打造的38家精品民宿、书吧、茶吧、咖啡吧如雨后春笋遍布城区各个角落;市区30多个以小而灵、以精致胜的“口袋公园”形成了春有花、秋有色、四季有景的景观特色,提升了城市品位;各大景区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增强了文旅体验。
付出就有收获。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市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29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壶口瀑布、大槐树、云丘山景区连续三个月进入全国5A级景区百强榜单;在最新出炉的统计半年报中显示,上半年,全市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307.7万人次,增长475.3%。这些数字直观地说明了临汾文旅品牌效应在持续释放,文旅工作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奋楫扬帆 迎风绽放
6月6日至9日,省委书记蓝佛安深入我市进行调研,提出了在文旅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的希望。
8月11日,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临汾市委关于奋力推动“四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的实施方案》,提出我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前作表率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前期编制出台的《临汾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临汾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等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将以推动临汾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前作表率为总体目标,以提高文旅融合产品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高起点谋划未来发展布局、高品质打造产品供给体系、高水平提升文旅消费体验、高标准擦亮“回家”金字招牌、高质量推进智慧旅游发展、高水准开展文旅宣传推介等六大重点任务为主要举措,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消费全面升级,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全省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具体而言,我市将围绕高起点谋划未来发展布局、高品质打造产品供给体系、高水平提升文旅消费体验、高标准擦亮“回家”金字招牌、高质量推进智慧旅游发展、高水准开展文旅宣传推介等方面工作,坚持一年打牢基础,三年重点突破,五年整体提升,不断改善供给体系、优化旅游服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加快培育新业态、营造新场景、释放新活力、激活新动能,全面提升全市文旅产业融合深度、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
除了A级旅游景区数量、文旅康养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游客满意度等各项可测量、可评价指标不断提升外,我们预计到2023年底文旅行业率先由全面复苏向高质量发展跃升,临汾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建成产品丰富、业态多元、品质高端、绿色智慧的文旅产业供给体系,“回家”服务金字招牌享誉全国,临汾成为全省一流旅游城市;到2027年底,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成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临汾建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标识地、全球华人根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步履不停,诗行远方。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如今的临汾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文旅融合正为临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
记者 陈明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