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卫生健康工作综述

2023-02-07 08:41: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战,全市上下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全年核酸检测146019446人次,改造完成27958间隔离房间、管理72024人次,发热门诊接诊98085人次,基层医卫人员管理重点人群48.59万人。897名医护人员逆向出征,赴河南、吉林、上海、海南及我省太原、忻州、运城、晋城等地支援战“疫”,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抗疫胜利。

  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考核中市人民医院位列152名,全省第4名。市妇幼保健院成为“中国母婴健康万里行”首批项目基地。市中心医院荣获“全国医院质量管理案例奖优秀奖”,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刘辉团队”手术数量、质量连续五年在全省综合医院排名第一。

  大力开展“千名医生进万家”活动,市县两级医院组建173支医疗队,深入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聚焦已脱贫户、低保户、五保户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服务。1230名医务人员服务监测户5898户16172人、重点人群12856人、其他人群89252人,健康宣教受益群众近30万人。同时,我市还为1191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

  2022年,我市卫健系统以疫情防控为重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健康临汾”建设,通过持续加大医疗卫生健康投入,强力优化整合医疗资源,逐步补齐医疗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有力推动了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聚焦人民至上 答好生命至上“必答题”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多轮疫情的猛烈冲击,市卫健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严从紧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调集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保护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面对疫情,我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市县两级领导干部齐上阵、综合施策,各专班分工协作、高效推进,争分夺秒开展流调溯源、隔离转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交通管控、环境消杀等应急处置工作,成功遏制疫情扩散。同时,加快疫苗接种步伐,完成省定3-11岁人群全程疫苗接种、18岁及以上加强针接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和全程接种四项任务,筑牢了疫情防控屏障。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我市共设公路防疫检查点42个,由副县级领导在岗带班24小时值守,加强“第一落点”管控。17个县(市、区)2472个小区全部成立党组织、临时党支部,6.8万余名工作人员进行“居住点、居留点”管控。全市设置便民核酸采样点531个、采样台1078个,配备采样和辅助人员5466人,累计采样1.4亿人次。严格落实公共场所“验码、测温、戴口罩”,扫码人次达1.45亿人次。

  抗击疫情,医疗卫生系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全市设置市级定点医院1所,依托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科病区承建,设置床位212张;设置市级亚定点医院1所,依托临汾市人民医院儿科楼改建而成,设置床位400张;设置市级方舱医院1所,由临汾市中心医院整建制托管,设置床位3133张。全市核酸检测能力为41.7万管/日,圆满完成河南省新密市和安阳市、吉林省长春市、我省忻州市和晋城市等多地核酸检测支援任务,受到国家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表扬。

  国家“新十条”出台后,我市于2022年12月9日前取消“第一落点”管控,保留334个便民核酸采样点。全市59个二级以上医院、174个基层卫生机构全部设置发热门诊(诊室),做到24小时正常开诊;加快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了重症医学科,重症床位达808张。

  聚焦民生福祉 织牢健康临汾“保障网”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我市坚持保障民生,全面实施“健康中国·临汾行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和健康环境促进六大行动,有效开展健康干预。实施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和老年健康促进四大行动,着力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29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132家养老机构完成医养签约107家,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家。全市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281家,千人口占比已达到4.5。认真办好政府确定的健康卫生领域民生实事,并按期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医疗卫生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离不开我市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持续投入。围绕“优化全市医院布局,打造15分钟就医圈”目标,我市成立卫生健康项目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八大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救治综合楼项目总投资4.46亿,已完成的实物量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31.5%。市中心医院门诊住院楼改扩建楼项目总投资11.7亿元,已完成投资4.5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15%。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住院楼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市急救中心、市中心血站项目和市疾控中心项目、市中医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我市坚持试点先行,打造临汾卫生健康特色品牌。加快“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建设,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通过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建立合作,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由市政府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讲座、临床教学,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市人民医院以购置医疗设施设备、安防提升工程及信息化软件等为重点,实施医院管理提升、人才提升、学科建设、医疗技术提升、信息化建设、科研教学提升、质量安全提升七大工程。大力推进市中心医院建设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建设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提升传染病诊疗水平;加快“5G+心理健康”试点项目建设,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市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互联网服务平台。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和专业人员准入制度,全市1702个综治中心全部挂牌成立了心理咨询服务室,2112个村建立了心理服务室。

  聚焦改革创新 撑起医疗惠民“健康伞”

  医改工作关乎民生、牵动民心,我市坚持改革创新,勇于破除思想藩篱和体制机制壁垒,全面加快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让医改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持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以分级诊疗为抓手,印发《临汾市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制定17条工作任务,建立台账,定期调度。目前,侯马市、翼城县、洪洞县、曲沃县、永和县等5县(市)人民医院被列入国家“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名单,大宁县、乡宁县和安泽县“5G+远程会诊”和“5G+远程教育”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出台《临汾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六方面27项工作任务,确定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和乡宁县人民医院为省级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力推动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是体现我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医院业务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市着力推进“十大重点专科”建设,启动覆盖心脏大血管、胸外、神外、肿瘤、骨科等重点疾病的十大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制定《“十大重点专科”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年)和2022年度行动计划》,并开展阶段性评估,对前2名专科给予110万元奖励,对3-8名专科给予100万元奖励,对9、10名专科给予90万元奖励。推进“六大中心”建设,创建12个胸痛中心、12个卒中中心、13个创伤救治中心、19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8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个传染病救治中心。同时,为扎实开展医疗质控工作,新成立临床营养专业质控部,调整了神经内科、妇科、护理、普外4个专业质控部,委托各质控部对全市36家医疗机构申请的限制类医疗技术进行审核评估。着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市102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起点上,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者将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奋力绘就“健康临汾”新的美好画卷。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