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初秋时节,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二科,目及之处,是科室、病房、走廊充满生机的绿植,楼道走廊悬挂的健康宣教图片和格言警句,还有为方便患者就医设置的各类温馨标识标牌……在这里,处处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处处洋溢着希望的气息。
感染性疾病二科是山西省唯一的艾滋病儿童治疗定点科室、临汾市艾滋病诊治定点科室,自2004年7月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一系列殊荣……近年来,该科室创新服务理念,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延伸服务范围,相继推出多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带动医院满意度不断上升。
初心始终如一 十九载救治数千患者
感染性疾病二科主任马丽琴至今都记得编号A0001的运城女青年,就诊时,她已感染病毒10余年,免疫力值不足50个,伴有多种并发症,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救治,半年后患者转危为安。
“第一例患者至今平安,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以及其他患者战胜疾病。”随诊近20年,如今这位患者病情稳定,闲暇时也会常来科室看望马丽琴。
马丽琴回忆,科室成立之初,由于药物单一、副作用大,很多患者在长期服药后出现贫血、消瘦等不良反应,科室只能将目光转向中药。2006年,该科室与北京佑安医院长期合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项目启动,每月都会有专家来临坐诊。
2007年,一位因血液感染的年轻患者,出现了重度贫血,急需输血,但其却对治疗百般拒绝,医护人员轮番劝说,最终患者输了200ml全血,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坐诊专家为其配制中药汤剂,连服一月,患者血红蛋白达到了正常值。
经过不断学习研究,该科室在艾滋病、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等患者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抗病毒治疗、全程化管理以及神经梅毒的诊治都积累了丰富经验,2019年7月,被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依托单位,成为了国家中药治疗艾滋病新增的项目试点,整整两年时间里,近300名HIV感染者和患者收纳入组,因此获益。
之后,该科室从诊前、门诊、急诊、住院、诊后、医疗服务全程六个方面着手,率先在全省实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个体化管理、全程式服务”。至今,该科室治疗全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3400余人,累计治疗管理全省乃至全国12省份的艾滋病儿童150余人,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可达96%以上,极大程度降低了相关传染病的死亡率及传播率。
把脉患者需求 打造“升级版”服务体系
为全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该科室将复诊概念进行整合、延展,在预约挂号、问诊服务、送药到家等多方面提供便利,凡在正规医疗机构做过的检查资料、病历资料都可作为复诊依据,还可以将所需药物直接快递给在外求学与打工的患者。
作为艾滋病、梅毒等疾病进行母婴阻断、职业暴露、非职业暴露的处置科室,该科室以“智”助力诊疗,专门设有儿童治疗专业微信号,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诊前、诊中、诊后等流程“穿针引线”式地串联到一起,为临床诊疗和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速”加足马力,同时加强主动上前服务意识,由“患者问我”向“我问患者”转变,患者就诊的效率大大提高。
7月27日,一位艾滋病患者手指被刀片划破,几乎同时他3岁孙女的手指也被该刀片划破,发生非职业暴露。“阻断药在接触病毒的2小时内服用最为有效,一定要趁早。”孩子服用阻断药后,易出现过敏,马丽琴与孩子家长建立微信群,告知孩子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当孩子出现过敏反应后,在群中及时了解孩子症状,指导家长就近买药,教会家长如何用药。“我会一直随访,直至彻底安全,这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
该科室常年为群众提供免费的自愿咨询和传染病(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快速检测,科室搭建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平台,为患者进行全面且快速的诊断,开设护理门诊、用药指导门诊、健康咨询门诊等特色门诊,也进一步满足了患者多方面的就医需求。
点亮人文关怀 一路向“心”而行
“因为这个病,我们一度非常消沉甚至绝望,是医护人员给了我们新的希望。”一位艾滋病患者道出了艾滋病患者的共同心声。在患上艾滋病之后,她与体内的病毒一起经历过绝望恐惧、遭受歧视、重拾信心,直到现在,80岁的她依旧乐观。
2004年,这位艾滋病晚期患者,免疫力指标CD4仅有10个每微升,只有正常人的五十分之一,并出现肺部和肠道感染,生命危在旦夕。“当时,他们一家是崩溃的、无助的,感觉天都塌了。”经过规范的抗感染对症治疗,虽然患者性命无虞,但其本人和家属都无法接受感染病毒的事实,整个家庭都被恐惧笼罩。
“其实艾滋病和乙肝一样,不过是一种终身携带的疾病罢了,只要配合治疗,定期检查,一样可以长寿。”“一切都会好。”“要慢慢接受现实。”……医护人员知道任何劝说在此刻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但还是把聊天作为治疗的手段之一,反复劝说。
科室让其他艾滋病患者结成帮扶小组,分享彼此的故事,倾听彼此的心声,互相鼓励。慢慢地,这位患者逐渐适应了生活的改变,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努力控制病情的发展。
爱,会延续,更会传承。如今19年过去了,科室从绿色港湾搬迁到心情驿站,病房从爱之家变成爱心病房,唯一不变的是医院通过人文关怀让患者幸福、快乐的心。
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大包零食、一份有利于病情恢复的营养品……2021年4月12日,在感染性疾病二科一间爱心病房内,欢笑声、歌唱声此起彼伏,一场温馨的生日会让住在这里的花花(化名)完全忘记了病痛,开心地又蹦又跳。当马丽琴在生日会上为花花戴上生日皇冠时,她开心地说,感觉自己像个公主,她实在太喜欢了。
每年的春节,医护人员都会在病房挂起中国节,贴上福字,拿着装有“新年快乐”“早日康复”祝福的红包,去查房;元宵节,为患者煮元宵;儿童节为孩子们送礼物;夏季为患者买西瓜,放驱蚊香炉……在每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份温馨都会延续。
时光不负赶路人,原来还在襁褓中的婴儿长高长大了,成家生子了;越来越多的成年患者,坚定地向高龄迈进,这些都让科室的医护人员倍感欣慰。马丽琴说:“这大概就是我们奋斗不止,不断改进患者的就医体验价值最好的体现。”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