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康复路上的温情守护

2023-11-21 09:23: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感谢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让我老伴的病情有所好转,从昏迷不醒到有了意识,从牙关紧闭到张口进食……”11月16日,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收到了一封手写信,患者家属贺大爷将感激之情诉诸笔端,虽然只有寥寥几句,却字字暖心、情真意切。

  贺大爷的老伴已年过七旬,因脑动脉瘤破裂做了开颅手术,于9月26日转入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当时,老人已在病榻昏迷了42天,任凭家属如何深情呼唤都毫无反应,意识不清、言语不能且存在吞咽障碍,并留置气管切开套管、胃管和导尿管。

  “对于此类患者来说,早期康复介入至关重要,将决定今后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该院康复科主任闫双勇迅速组织科室团队,对老人病情进行充分讨论和系统评估,设定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就整个康复治疗流程的相关注意事项与家属反复沟通,取得了家属的信任、支持与配合。

  经过康复科团队的不懈努力,老人从睁开眼睛、有了意识到拔除气管套管、导尿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胜利,让家属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紧接着,团队又根据老人的临床诊断、康复需求以及康复进展程度,合理调整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适时加入了吞咽和言语康复训练,朝着家属的预期目标一步步迈进。

  言语康复师王丽丽刚刚从南京进修归来,将此次学习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迅速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她通过特有手法加仪器辅助,对老人的面颊肌、口腔肌、舌肌及咽部进行触压刺激,帮助老人锻炼吞咽肌,练习软腭上抬,逐步打开了紧闭的嘴巴,使回缩、僵硬的舌头变得舒展、柔软,能够经口吃下一些流食、半流食。

  随着康复治疗进程的不断推进,老人的康复效果逐步显现,家属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医护人员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更被家属看在眼里,感激在心头。贺大爷亲手写下感谢信,用朴实的文字传递出动人的情感。他在信中这样写道:“很幸运,我们能遇见这么好、这么专业、这么温暖的医护团队,感谢闫双勇主任、贾临霞护士长、席桐大夫、王丽丽康复师及按摩师、针灸师……”

  之所以会选择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是因为贺大爷也曾在这里进行过康复治疗。“这里的医护人员治病技术好、服务态度好,让我没有落下任何脑梗后遗症,现在走路利索、语言表述清楚。”贺大爷充满感激地说,“所以,我们又一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看着老伴一点点恢复,我们感到高兴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

  康复科收治的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能自如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患者一天天好起来,就是他们最欣慰的事情。同一天,一位脑梗患者在出院之际,特意送来一幅写有“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康复行业独领风骚”的书法作品,用这种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激。患者哽咽着说:“太感谢你们了,是你们让我们在这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是你们让我们重新站起来、走出去,让我们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勇气。”

  精湛的技术是科室发展的硬实力,优质的服务则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软着陆”。这里的每一面锦旗、每一封感谢信都承载着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与感激,蕴藏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医患故事。

  “‘康复一人,幸福全家’,是我们科室的服务宗旨,更是医护人员日夜坚守的意义所在。”闫双勇说,“我们会在消除、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患者功能缺失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以更加优质、高效、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为患者保驾护航,让他们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更有质量地生活。”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