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几十辆崭新干净的餐车在路旁的划定区域一字排开,统一整洁的桌椅摆放在摊位后面,便民摊点摊主正热情地招呼着前来就餐的市民……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锣鼓桥北的便民摊点,升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设立在锣鼓桥北的便民摊点经营时间为每日下午5点以后,主营夜市小吃。“这几天我一下班就来这里的夜市吃饭,味道很不错,品类丰富,方便又实惠。”前来就餐的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
夜市承载着城市“烟火气”。为推动城市“双品质”建设,市城市管理局结合实际,探索夜市管理新路径,把便民服务、保障民生和城市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引导便民摊点经营商贩遵守管理规定,签订责任书,做到餐车、地面铺设、遮阳雨棚、照明灯箱、经营时间、健康证统一,并建立长效机制。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作为监管单位,规范管理夜市出摊时间、垃圾卫生、日常秩序、事务协调等工作,并对每个摊点建立商户档案,每天由中队值班人员对其进行巡查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还专设了摊点信息员,摊主有任何建议、想法都可以与摊点信息员及时沟通交流。
“锣鼓桥北便民摊点共设置86个摊位,我们会在每天下午4点半开始引导摊主进入,进场前各个摊位必须铺设防尘防油阻燃布,摊点自备垃圾收集设备,并配备统一的液化气罐和油烟净化设备以及灭火器。”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四中队工作人员说,“进场后我们会加强巡逻,维护夜市周边市容秩序,全力为市民商户做好服务。”
“来用餐的大都是附近的小区居民,时间久了,都成我们的老顾客了。”摊主杨师傅边给顾客炒面边说,“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忙得踏实,有固定的出摊点,我们可以安安心心营业了!”
夜幕降临,位于市区尧贤南街的便民摊点热闹非凡。
“老板,来两串烤面筋。”“阿姨,我要3个车轮饼。”“姐,给我来10个铁板鱿鱼。”……几排餐车整齐排列在一侧,摊点前人来人往,各种美食的香味儿扑鼻而来。
一位做“车轮饼”的摊主温师傅告诉记者:“过去,摆摊难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成本高、人流量少。现在按照规定在区域内摆摊,摊位聚集度高,人流量也大,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口味,往往就能留下熟客,我们小摊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住在附近的市民张先生说:“城市需要夜市,像这样对夜市进行规范管理,既方便了摊主经营,又让市民有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家”,市城市管理局坚持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从细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在“放开”和“有序”之间找到平衡,不断优化执法服务举措,通过“科学管理”“柔性执法”“亲情化服务”等方式,促进便民摊点有序发展。
“文明风”是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城市环境,彰显的是城市治理能力。“烟火气”是生机盎然、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反映的是城市发展活力。只有“文明风”托起城市的“烟火气”,才能有规范的市场秩序、舒心的消费环境,便民摊点才会走得更远。
记者 任超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