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见闻

2024-08-26 10:55: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程村坑塘施工现场

  临汾新闻网讯 坑塘,也叫涝池,尧都区方言称“泊池”“波池”,一种挖在村庄地势最低处的蓄水塘。

  曾经,坑塘承担着村庄蓄水、抗旱、牲畜饮水、淤泥积肥等诸多功能,也承载了很多村民对儿时家乡的美好回忆;如今,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坑塘的旧日功能逐渐消失,这一地势最低处成为村庄黑臭水体的聚集地,也成为美丽乡村的斑斑“污点”。

  挖掘机铁臂高高举起,装载机来回穿梭,抽水泵嗡嗡作响,施工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日前,记者来到尧都区贾得乡程村的一处坑塘整治现场,眼前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程村的坑塘整治开始的比较晚,前期我们主要进行了截污管网敷设、污水提升泵站建设、路面拆除及恢复等施工,坑塘的抽水、修边、清淤等工程这几天才刚开始。”中临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刘记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负责尧都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一期)6个村庄7处坑塘的整治工作,自4月12日拿到施工许可证后,第二天就启动了截污管网敷设工程,并根据每个村庄的不同,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部分村庄同步启动了坑塘清淤等工程。

  “这个坑塘大概有40余年历史了,发挥过作用,后来慢慢成了村里积存污水、雨水的池子,时间长了,6米深的大坑就变成了村里的垃圾场,臭气熏天,还影响美观。”谈及此次尧都区对黑臭水体的整治,程村党支部书记张盼由衷点赞。“尧都区实施的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不仅把我们村的生活污水接入了城市污水管网,还把困扰了村里很多年的坑塘填平了,解决了群众身边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真正把实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大家都说这是为民办实事的典范!”

  位于尧都区尧庙镇神刘村西北角的坑塘,水域面积约5000平方米,污染源主要为排水不畅集聚的农村生活污水及实施城乡一体化运维前积存的生活垃圾。

  “神刘村的坑塘整治分两块,一块已经完成清淤并回填部分土方,另一块还剩3000立方米的清淤量就能完工。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村里的截污管网已敷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雨水管网仅剩两个检查井和一个急流槽未完成。”李刘记告诉记者,神刘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需要铺设截污管网340米、雨水管道601米,还要配套建设污水检查井、工作井、接收井、雨水内衬检查井若干。同时,工程还包括清淤约1.6万立方米,垃圾外运约1万立方米,污水外运约9万立方米,土方回填约18万立方米。

  在尧都区尧庙镇王庄村已经完成素土回填的坑塘附近,记者见到了村民高明利,“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坑塘建的,为了减少坑塘对房屋的影响,打地基的时候可费了心思了,但时间久了还是不行,墙皮脱落,屋里潮闷。现在坑塘整治好了,我准备再把房子重新装修一遍。”

  “整治前,我们村的坑塘,就是个垃圾场、臭水沟。尤其到了夏天,坑塘周边蚊子成群,臭味扑鼻,附近村民都不敢在院子里乘凉。”王庄村村民王东兴说,自从坑塘整治后,村里的蚊子都变少了,午后闲暇之余,家家户户又可以走出家门聚在一起唠家常了。

  王庄村的坑塘已有30余年历史,因地势较低,每逢雨季都会积蓄大量雨水、污水,时间一长就形成了黑臭水体。据王庄村村委会副主任王东元介绍,王庄村有两处坑塘,其中一处坑塘完成整治后,已经在原址上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

  据市生态环境局尧都分局局长李杰介绍,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尧都区对尧庙镇的王庄村、金井村、神刘村、大韩村和贾得乡的程村、贾得村、南孙村7个村的8处黑臭水体陆续进行整治,王庄村有一处坑塘目前已经完成整治。“工程包括项目建设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4座,铺设各种型号、长度的钢筋混凝土管道,雨污水管道检查井194座,溢流井7座,工作井3座,接收井4座以及路面拆除与恢复。我们将通过实施截污管网敷设、污水提升、路面拆除及恢复、坑塘清淤、坑塘土方回填等工程,彻底消灭农村黑臭水体,让村庄更生态、更宜居。”

  “省政府2024年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工作中,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被列为民生实事之一。为切实把民生实事办成暖民心、顺民意,接地气、聚人气的民生工程,我市制定了《临汾市扎实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办实办细办牢民生实事实施方案》,消除老百姓房前屋后黑臭水体,为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奠定坚实基础。”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文有表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严格执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按照“惠民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原则,用情用心用力抓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到位。

  坑塘填平了,臭水沟消失了,环境美起来了,乡亲们也笑得合不拢嘴了……

  记者 刘 超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