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平阳大地,草木葱茏、生机勃发,全市项目建设掀起新热潮。5月29日,我市与全省同步举行开发区2023年第二次“三个一批”活动,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吹响了新一轮项目建设攻坚号角。全市上下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全力以赴抓招商、真抓实干兴项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蓄势赋能。
谋长远之势,抓当前之时。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建强开发区主战场主引擎的重大部署,对培育壮大产业、有效支撑转型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全市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签约一批”项目23个,总投资103.38亿元;“开工一批”项目17个,总投资69.17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2个,总投资32.46亿元。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牵引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社会效益好,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只有抓好项目建设,临汾高质量发展才有底气、有后劲,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各项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前列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我们要以此次“三个一批”活动和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推介为契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赢未来的突破口,树牢“项目第一支撑”理念,持续强化大抓项目、大抓转型、大抓发展意识,围绕扩投资、稳增长目标,更好发挥开发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一体做好项目谋划、招引、落地、服务,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
要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抓好项目建设,重在胸有谋略、动有章法,做到审时度势、科学谋划、虑定而动。要继续围绕“十四五”规划、国省重大战略,聚焦产业转型、“两新一重”等,做实建设项目、重点工程项目、专项债项目、中央预算内项目“四张清单”,滚动谋划一批跨县域跨市域跨流域跨部门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全力做好重点领域项目包装打捆,靶向争取国家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配套资金,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全市重大项目建设。
要高水平开展招商引资。今天的招商支撑明天的项目,今天的投资决定未来的发展。要坚持“一把手”带头外出招商,紧盯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都市圈等区域,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引入优质资源,带动形成人人招商、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要强化精准施策,创造性用好“十二种招商方法”,立足“中国投资热点城市”金字招牌,围绕我市“三大板块”、七大产业链、10个市级特色专业镇等重点领域,动态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精准性、成功率。要强化绩效考核,通过严督实导,促进更多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
要高标准打造开发区升级版。要坚持“以道路定框架”,把完善道路路网和相关配套设施作为重点,持续拉大园区框架,提升园区九通一平、景观绿化等水平,加快标准地、标准化厂房供给,吸引更多企业“即住即投即产”。要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积极引入投资强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和“僵尸企业”清理力度,推动实现土地集约、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要坚持“以项目破机制”,推动所有审批事项办理都向全国最短时限看齐,扩大“秒批”“秒办”范围,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快速通道。
要高效率推进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持续推行全市域“标准地+承诺制”“要素跟着项目走”“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机制,落实好领导包联、专班推进等机制,扎实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政银企对接、入企入区入园服务等活动,坚持一企一策、动态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要持续用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发挥好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作用,健全完善接诉即办、有诉联办、屡诉督办工作流程,扎实开展“解难题、理旧账、清欠款”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尽最大的努力和诚意,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到临汾投资的企业能挣钱、能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砥砺奋进正当时。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对标一流、抢抓机遇,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持续深化“三个一批”活动,招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在我市落地、投产、达效,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奋力谱写强国建设临汾新篇章。
本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