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做足水文章 激活幸福源

2025-10-27 09:14: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夕阳下的涝洰河公园

新建成的贾得新兴产业园污水处理厂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3日,连阴雨刚过,市区迎来晴朗天气。记者来到市区涝洰河公园北焦堡村附近,一幅人与水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

  河道边,芦苇丛生随风荡漾,荷叶田田点缀其间;

  河道内,人工曝气成排吐露,碧波荡漾水清见底;

  河岸边,水鸟翻飞追逐嬉戏,游人成群漫步赏景;

  …………

  这一美景的呈现,是尧都区8个“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之一、涝洰河公园水质提升工程完工所带来的成效。

  2023年以来,尧都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殷切期盼,把“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任务,合理规划、倒排工期,狠抓工程质量和进度,全力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高速高效推进。

  如今,尧都区总投资约10.28亿元的8个省定“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已全部完工,焕然一新的水生态、水环境,让群众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工程治水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顾尧都区“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过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工程启动伊始,尧都区便将此项工作纳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重要议题,定期研究推动;成立工作专班,由区长挂帅,统筹发挥专班调度作用,工程进展一周一通报,存在问题随报随调度,全力确保各项工程快速推进。

  同时,尧都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调动全区各方力量,在工程上抓推进,在资金上强保障,在验收上强配合,突出工期、环保、安全等关键环节,常态化督查督导,既盯节点也督责任,倒逼工程任务压茬落实,推动工程建设走正走稳、走深走实。

  “工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涉及土地征收、手续办理、资金争取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尧都区“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李杰介绍,数不清的专题会、现场会,以及各级各部门的“领任务、担担子”,共同为工程建设高效推进奠定了基础。

  2024年5月,临汾市一污、三污尾水人工湿地项目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工之际,尧庙镇的积极配合为项目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得那时,为了确保项目尽快开工,时任尧庙镇党委书记的尉剑和镇长席栋宜连续三天都扎根到村民家中,讲项目的宏观意义,帮村民分析补偿方案的细节,为他们谋划未来的生计,使尽浑身解数才赢得了村民认可。”李杰回忆道,该项目开工前的一系列问题,在乡镇、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迎刃而解。2024年9月,临汾市一污、三污尾水人工湿地项目开工建设。

  临汾市一污、三污尾水人工湿地项目主要沿汾河建设4个尾水人工湿地,项目占地总面积约334.8亩。其中,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下游建设3个尾水湿地,面积约254.95亩;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下游建设1个尾水湿地,面积约79.85亩。

  当日11时许,记者来到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下游的3个尾水湿地,顺着修葺一新的步道,只见一个个单元格内,水生植物各具特色、随风摇曳,银绿色的花叶芦竹条纹鲜明,深绿色的菖蒲长势喜人,紫褐色的千屈菜株丛整齐……

  人工湿地代运行单位、山西建投建工集团市政工程公司(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赵建峰介绍:“项目建成后,湿地运行很顺畅,现在已经引来了野鸭子、白鹭等七八种鸟类栖息。”

  对于尧都区来说,“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不仅仅是关乎水生态、水环境的治理工程,还是尧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尧都高新区)完善功能、补齐短板的基础工程。

  尧都高新区中水回用工程、尧都高新区贾得新兴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尧都高新区大阳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三个工程对尧都高新区意义重大。

  “涉及尧都高新区的三个项目均已完工,我们正在根据企业需求衔接管网。”尧都高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雷介绍。

  三个“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的完工,一方面填补了尧都高新区环保基础设施的空白,使园区具备合规的污水处置能力,有助于提升园区的整体形象、增强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取用,有助于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使得园区内企业排放的废水能够集中处理,保护区域内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环境。

  尧都区“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中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旨在系统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彻底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这一工程实施的效果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最为真切。

  2023年10月,尧都区启动贾得乡程村、贾得村、南孙村(2处),尧庙镇王庄村、大韩村、神刘村、金井村8处黑臭水体的治理工程,并于今年6月底完工,7月完成竣工验收手续。

  当日16时许,记者来到尧庙镇王庄村、神刘村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时,以往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是一项‘花小钱、办大事’的暖心工程。”尧庙镇党委委员李俊英表示,这一工程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村庄的环境“顽疾”,更重塑了乡村的韵味和活力,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

  村民遆保平笑着说:“以前这里就是个臭水沟、垃圾场,现在好了,没垃圾,也没臭味,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

  从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到产业园区的中水回用、再到人工尾水湿地的生态美景……尧都区“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正发挥着水资源涵养、水生态改善等多重效益,为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美好愿景贡献着尧都力量。

  记者 刘超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