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轩:着力抓好主体性工作 持续壮大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

2024-03-18 08:48: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工作千头万绪、点多面宽,必须抓住重点、纲举目张。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创新性提出主体性、支撑性、保障性、底线性、惠民性五个方面的工作,明晰了各个方面工作在整体经济工作中的定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我们抓经济工作更加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利于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与此同时,会议明确指出,主体性工作是经济工作的中心,做得好就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凸显出主体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按照市委部署,着力抓好板块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四项主体性工作,持续壮大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

  板块经济突出“带动”,推动全面升级、加速提档。我市“三大板块”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板块之间、板块内部各县域之间需要多元联动、互促共融,其中发挥先进要素、先行优势、先发地区(企业)的带动作用,对板块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更好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只有产业兴,才能经济富、区域强。首要的,发挥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立足板块发展定位和产业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新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再进一步,发挥先进产业、优势产业对整个产业体系的带动作用,以数字经济发展带动全领域全行业全产业链数字赋能,以梨果产业、文旅项目和品牌活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带动特优农业、农文旅融合、储能用能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整体上水平上台阶。更好发挥协同带动作用。区域发展,重在协同。通过有效的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板块、各县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多元联动,实现比较优势有效整合和资源要素深度融合,开创区域发展协同提升新局面。特别是探索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发挥尧都和洪洞中部增长极、曲沃和侯马南部增长极“两个增长极”和晋南钢铁、永鑫焦化等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在重点园区建设、强链项目落地、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区域产业能级全面提升。更好发挥集群带动作用。集群发展,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对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用好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特色专业镇等平台载体,围绕主导产业,加快上下游配套企业有效集聚和深度整合,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特别是按照“五链耦合”思路做大做强沿汾板块高端装备制造、信创等产业;推动沿太岳板块依托焦化规模优势,持续做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加快打造沿黄板块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样板区、实施旅游发展综合项目、吸引更多储能用能企业落地建设,真正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效益集成,实现区域产业质效新的跃升。总之,通过各个层级、各个方面的有效带动,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不断增强区域产业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我市板块经济全面升级、加速提档。

  县域经济突出“特色”,推动能级提升、争先进位。对于县域经济来说,特色就是生命力。有了特色,也就有了优势,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关键要在“特色”上做文章,紧紧抓住产业、人口两个重点,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做强县域特色产业。立足全市“三大板块”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规划,统筹考虑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等,找准自身优势潜力和板块定位、县域分工、产业趋势的最佳结合点,明确产业主攻方向,集中精力和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优势明显、集中度高、关联性强、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把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做强做实。如推动尧都区现代服务业和数字产业做大做强,曲沃氢能产业规模壮大,洪洞、侯马等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让即使身处同一板块的县域,也呈现出特色鲜明、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做优县域特色环境。县城的承载能力强不强、城市品质高不高,对发展产业、集聚人口至关重要,但各县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各异,县城建设不能盲目攀比、一味贪大求洋。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注重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彰显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同时,着眼于满足广大居民和外来创新创业人才更高层次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更新商业业态,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加强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县城,以独具特色的气质和魅力,增强对外影响力、美誉度和吸引力。做活县域特色机制。发展产业、集聚人口除了靠城市品质吸引,还要靠政策和机制支撑。立足不同县域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等,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人口集聚、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政策和机制,形成特色化安排。如在产业发展上,位于市区周边的洪洞、襄汾等,应加快构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机制,积极承接市区数字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赋能产业升级;距中心城区较远、处于主体功能区的沿黄各县积极践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实现绿色发展。在人口集聚上,城镇化率较低的县,着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县,重点出台返乡创业就业相关政策,着力“引雁归巢”,等等,以个性化的政策和机制提升发展举措的有效性。总之,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在特色发展中找出路、想办法、破难题,形成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我市县域经济能级提升、争先进位。

  园区经济突出“创新”,推动活力迸发、实力跃升。园区经济具有集约化、专业化、协同化等特点,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市以12个省级开发区为主的产业园区来说,要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充分发挥推动全市发展的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全面贯彻创新性思路和规定。在推动开发区发展上,市委创新性地提出了“以道路定框架、以项目破机制、以亩产论英雄”的整体思路和“一意见四办法”具体规定,形成了以高标准建设为承载、高质量项目为核心、高效能机制为保障、高效益产出为评价、高能级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思路和工作体系,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区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将这一思路和要求贯彻到开发区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举全市之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真正拿出创新性办法和举措。围绕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积极思考和探索具有针对性、创新性、有效性的办法和举措,全面提升工作成效。如在破解项目建设的土地、人才制约难题上,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模式;在做好“两服务”(服务生产、服务生活)配套建设上,探索采取多种模式,建设集成共用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含法律咨询、财务服务、风险投资、职业培训等)、现代化时尚化生活配套设施等,以多种新模式、新办法激发发展新动能。探索建立创新性体制和机制。体制机制创新是开发区的灵魂和动力所在。学习借鉴侯马开发区省级转型综改牵引性集成改革试点经验,探索开展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人才引进、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财政金融等方面体制机制的集成性改革创新,增强开发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如进一步创新机制、压缩流程、极简审批,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充分运用“政府+链主+园区”招商工作机制,提升项目招引质效;探索“管运分离”运营体制机制,发展多维化市场运作模式,提升开发区管理运营专业化水平。总之,坚持将创新理念融入开发区发展之中,积极担当作为,勇于先行先试,推动我市园区经济活力迸发、实力跃升。

  产业经济突出“对标”,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标先进,才能知差距、明方向,进而追赶超越。对于我市产业经济来说,始终把握发展趋势、对标先进水平、借鉴成功经验,有利于加快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建设具有临汾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准对标产业方向。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方向,把握宏观政策导向,紧跟产业技术、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更新的前沿,积蓄先行优势,推进产业跃升。如顺应产业数字赋能强劲态势,扎实推进我市一二三产数字化改造,持续拓展数实融合应用场景;把握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我市战新产业“集链成群、串珠成链、特色成势”;瞄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进“三产融合”,坚持“三生并重”,突出“三原特色”,构建“三联机制”,提升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抢抓国省政策机遇,积极创造更多适合市域外、省域外游客的消费场景、消费供给、消费体验,努力把临汾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消费资源的集聚区。全面对标行业标杆。积极向国际先进和国内先发地区看齐,全面学理念、学思路,学机制、学方法,全方位优化产业生态、增强产业促进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如积极学习、借鉴北京、西安等地文旅融合发展先进经验,提升我市景区景点品质和旅游服务水平,打造精品线路,举办主题活动,兑现差异化奖励办法,创建“回家”服务品牌,建设智慧文旅平台,加快把临汾打造成全省文旅融合发展标杆、热点门户,建成国际知名的、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主动对标市域先进。身边的榜样更具感染力、带动力。积极在全市范围内培育、选树产业发展标杆、典型,加强宣传推介,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标找差距、学优促提升,提高效率、激发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如引导煤炭企业对标东泰鑫源煤矿,加快智慧矿山建设;焦化企业对标古县盛隆泰达,瞄准国际一流,提升装备水平;钢铁企业对标曲沃晋南钢铁,大力发展“一键炼钢”,持续提升数字化管控水平等,全面提升我市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总之,通过对标先进,瞄准高点、自加压力,奋力前行、追赶超越,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推动我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板块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这四项主体性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产业加速转型做大园区经济,通过园区经济壮大支撑县域经济,通过县域经济联动发展支撑板块经济,通过板块经济带动提升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具有临汾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只要我们坚持把这四项主体性工作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牢牢抓在手上,明晰发展方向,扭住发力重点,全力攻坚突破,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持续壮大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为全面实现“三个努力成为”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