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新春伊始,暖阳温润。毗邻知名古建——古县张家大院的“粗粮坊”焕发出新容颜:新建的展厅现代感十足,展架上摆放着核桃、蜂蜜、羊肚菌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成为名优特新农产品的展示窗口;新建的粗粮加工车间里设备品类繁多,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调试,能够完全满足周边农户的粗粮加工需求;改建的研学空间里,传统农具、农用设备等一应俱全,能够让研学团体体验加工粮食的乐趣,学习农业知识,感受农耕文化……
这里是古县三合镇实施的“粗粮坊”项目。
“我们精心打造‘粗粮坊’项目,对原有粮站的闲置仓库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新建了现代化的粗粮加工生产车间,配备了特色产品展厅和研学空间。”古县三合镇项目办主任赵鹏介绍,“粗粮坊”项目投资289万元,于2024年9月开始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力争2025年3月底正式投产运营。
三合镇耕地面积约9.23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8.5万亩,杂粮种植面积也有2000亩,成为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当地没有粗粮加工服务,农户们加工粗粮需要去县城或去别的乡镇,不仅耗时耗力,还增加了运输成本。三合镇以服务周边农户、助力农业发展为出发点,谋划实施了“粗粮坊”项目。在选址过程中,立足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将项目落地在粮站的闲置仓库,实现了闲置资源的“华丽转身”。
步入大院南侧的粗粮加工车间,现代化的粗粮加工生产线已经安装完成,比重去石机、振动筛、除尘器等清理设备,高效脱皮机、斗式提升机、单式磨粉机等制粉设备,以及低压控制柜、风网管道、电机等配套设施共同构成了一条高效、环保的粗粮加工流水线。赵鹏介绍:“这套设备的年加工能力为玉米面和玉米糁6000吨、小米100吨,不仅能够满足周边群众的加工需求,更为三合镇特优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大院东侧的研学空间,研学团体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粗粮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感受背后的农耕故事和文化底蕴,触及源自土地的淳朴与真挚,真正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与此同时,我们在贾村、高城村发展了80亩高标准试验田,种植优质二黄玉米,由县农业农村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达到最佳加工标准,为‘粗粮坊’的生产、研学提供原料支撑,形成‘种、产、销’为一体的粗粮发展模式。”赵鹏说。
据了解,“粗粮坊”项目建成后,将由三合镇村发公司委托第三方进行专业运营,后排房屋专注于农副产品加工,前排展厅为农副产品的销售窗口,实现从原料到市场的无缝对接,有效促进当地劳动力的就近灵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多赢局面。
曾经闲置已久的仓库,如今成为集粗粮加工、特色产品展示、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坊,“粗粮坊”项目将融入三合牡丹旅游带,为古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游客们在参观千年牡丹、张家大院之后,可以前往“粗粮坊”进行研学,了解三合镇乃至全县的名优特色产品,进一步丰富旅游体验。
三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姜涛说:“下一步,我们将接续开展好‘冬季行动’,以运营好‘粗粮坊’项目为起点,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更多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实施更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的项目,为我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作出贡献。”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