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乡宁县昌宁镇,一面鲜艳的党旗在龙鼻村上空高高飘扬。这个曾经产业凋敝、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村庄,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历经十一年砥砺奋进,实现了从“后进村”到“示范村”的华丽转身。龙鼻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将红色基因融入乡村发展血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旗所指就是奋斗方向”的铮铮誓言。
筑牢红色堡垒:打造坚强组织体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龙鼻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将加强自身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打造规范化党群服务中心,让党员群众有了“红色家园”。
在班子建设上,该村党支部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通过“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培育出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创新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党员网格员,形成“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的治理格局。同时,建立党员积分管理体系,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产业发展等情况量化积分,激发党员干事创业活力。如今,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成为村民信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激活红色动能:党建引领产业兴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龙鼻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为抓手,整合集体闲置土地600亩,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时,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引进矮化密植苹果、立体草莓种植等,带动666户农户增收致富。
在产业布局上,该村党支部坚持“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巩固葡萄、苹果传统产业,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另一方面谋划新兴产业,建成速冻保鲜库、林下养鸡场、高密度养鱼池等项目。特别是有机肥加工厂的建成,将周边村庄的农业废弃物转化为优质肥料,年处理葡萄枝、苹果枝3000余吨,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
依托“戎子小镇”建设,该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打造龙鼻农耕文化体验区,将党建文化公园与农耕体验馆、薰衣草花海等有机融合,建成研学基地。新建的钓虾池、露营区成为周边群众休闲新地标,“旅游+”模式让农文旅深度融合,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此外,还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库”,聘请专家开展技能培训,培育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涵养红色乡风:党建赋能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龙鼻村党支部以“七个全覆盖”为抓手,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两个日间照料中心,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就餐、娱乐服务;完成户厕改造320户,建设污水处理站两座,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党支部还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400余人次。
在龙鼻村党支部的倡导下,“龙鼻人民说乡风”节目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展演,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党员带头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等活动,形成“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风尚。如今的龙鼻村,道路整洁、庭院美观,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龙鼻村党支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从产业发展到乡村治理,从环境整治到乡风培育,党组织始终是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在鲜红党旗的指引下,龙鼻村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阔步前行。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