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七十五年接续奋斗,七十五载砥砺前行。与新中国同行,临汾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红色土地,同样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发展篇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临汾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中国式现代化临汾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秉初心以谋远图,循大道以至万里。当前,临汾正处于延续发展强劲态势、推动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时期。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本报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报道,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各领域、各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全市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敬请关注。
临汾新闻网讯“公司每个工厂都有一个创意空间,员工在这里针对生产出现的问题,自主结队成为小组,为提升项目效率一起努力。”近日,在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兰工厂办公室里,员工们正围坐在一起讨论方案、破解难题,一个个创新项目在这里诞生。
2020年4月5日,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端铸造专业化众创空间,成功入选科技部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成为山西省首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实现了山西“零”的突破。作为我省首家上市的民营装备制造类企业,华翔智能家居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5%。全世界每生产4台冰箱和空调,就有1台压缩机核心零部件来自华翔。近年来,华翔集团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构建“四新六大”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渐打造成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智能加力 拓展创效空间
8月30日10时许,记者走进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的华翔(洪洞)智能科技产业园,浓郁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明亮的灯光、记载变革历程的宣传栏、人机共存的工作间、简约清新的桌椅,无不流淌着现代、科技、创新的气息;键盘的敲打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激烈讨论,灵感、创意在这一方天地中飞扬、碰撞。
“我们的HBS华翔精益管理体系,成功支撑了企业从战略规划到日常管理的全方位运营。7年的精益转化,成功搭建起大到3年战略规划、小到产线班组日常管理以及HBS华翔精益管理体系。”该集团HBS赋能平台高级教练李文蓉说,该集团产业园区已经基本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HBS华翔精益管理体系的赋能和支撑下,该集团成功完成了主板上市,并在过去5年中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稳定利润增长。
“目前,我们集团有华翔(甘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翼城)工业装备产业园、(洪洞)智能科技产业园三个主要园区,这里就是智能科技产业园区,主要负责白色家电零件生产……”华翔集团党委精密党支部书记、法兰工厂副厂长宁文俊指着战略规划宣传板,介绍起公司产业园从毛坯生产到部件组装的产业链延伸,再到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建设及应用成就。华翔众创空间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实施精益管理和组织变革,推动全员创新和全员创客化。空间内搭建了由员工创客到创客小组,再到创客公司的层级架构,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双创”生态环境。
“我们把工厂各个环节可视化,通过8个系统对3000台以上的设备数据进行直采,将‘人、财、物、能’这些核心数据进行采集,真正做到利用大数据来管理、运营。”宁文俊介绍。
大屏幕实时显示各条生产线的产品数量、质量标准和成本分析等数据;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责任人……目前,该平台通过5G工业网关,已实现对3000多台设备的数据直采,并对核心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真正拿到运营的大数据、真数据、准数据。
同时,该集团还与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目视化、安环、品质、人效、巡检、设备管理、成本七大数智系统,通过华翔“5G+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固化成果,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华翔集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经测算,数智化系统每年为华翔集团节约4000多万元,故障率下降50%,人均产量提升30%,企业收入和利润实现年均30%以上的稳定增长,正在助力华翔集团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基地和百亿产业集群。
华翔铸造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该集团强大的研发平台和一流的硬件设备,通过开放共享,吸引了众多创客团队入驻。经过努力,成功孵化了君翔机械设备公司、郭永江创新工作室等一批创客公司及团队,并大大提升该集团的创新能力、工作效益。
主动谋变 推进技术改革
“生产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工作中遇到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各种目标,自动组成项目小组,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一周一问题,一周一项目,只有不停地攻克问题,工厂才能高效高质量运转。”8月26日15时,在郭永江创新工作室内,宁文俊边翻动工作室的项目完成情况记录册边介绍。在该集团其他工业园区,类似的工作室内,创新项目每周也在不断更新。
该集团自2015年以来,通过搭建全员创客到创客小组、再到创客公司的层层递进架构,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创造力,形成了“人人创新、全员创客”的华翔模式。
从2020年至今,空间创客团队完成200多项重点创新项目,获得96项专利,实现科技成果100%产业化。与此同时,创客们已累计提出万余条创新建议,30%以上经现场改善验证成功转化成公司生产提效降本项目。
“我的进步离不开公司提供的创新平台,也离不开全集团创新改善的氛围。在华翔,全员都在考虑如何通过精益改善解决问题、创新项目来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现任法兰工厂厂长的郭永江,25岁时加入华翔,从最初的一线工人做起,到技术骨干再到如今的一厂之长,一步步走到今天离不不断超越自己的创新过程。他发明了“三合一钻”,按常规某铸件加工需3把刀,每更换一把刀耗时5秒,现在三合一,能节省15秒,再加上数控加工节约1秒,产效得到大大提升。
众创空间着重于新技术与新产业的前瞻布局,通过全员创客机制、利益共享机制、试错容错机制和失败兜底机制,厚植企业的“双创”文化。
众创空间致力于营造创新文化,鼓励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坚持10%分享收益和失败兜底两大原则,以工匠精神为企业精神支撑,弘扬传统技艺的传授和工匠精神的养成。该集团通过阶梯式技术发展模式和产业链合作共享的研发机制,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升研发效率。
通过全员创新,众创空间累计实现了降成本、改善收益7000余万元。自众创空间建设以来,秉持“10%收益分享原则”,华翔已向创客团队分享收益达1200万元。
“实验双盘减速机因设备安装布局问题,输出轴水平运转导致主轴进沙。我们制定防护措施,减少沙子进入减速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压缩机工厂负责人张翠翠说。今年5月,该集团压缩工厂为达成战略部署,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提升工厂利润、提高生产线入库吨位,对设备进行改善提升,力争入库突破15000吨以上。
招贤纳才 增强创新动能
“以前在外地,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无法施展才能。后来得知华翔集团招募大量人才,鼓励大众创新,我便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加入华翔这个大家庭。这里待遇优厚,给我们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让我们尽情地施展才能,进行技术创新。”在机加工车间工作了3年的张斌,是创新小组的成员,感触很多。
“我们集团过半的熟练技工来自洪洞县甘亭镇周边农村,由企业投入大量资源从零培养,还打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华翔’劳务品牌。”据了解,该集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着力将“华翔”打造成为吸纳下岗劳动力、贫困劳动力的劳务品牌,以就业扶贫、技能扶贫为核心,积极为下岗职工、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并进行各类知识技能培训。
“一直以来,我们秉持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态度,积极与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华北机电学校等高校联系,每年吸纳大学生百人左右,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截至今年8月份,已累计带动社会就业3000余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实现引才引智工程。”该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欢介绍,自2021年与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华翔学院”以来,华翔集团深入落实产教融合,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现阶段人才储备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我们特别关注困难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该集团每年都会定期深入集团生活困难员工家庭,了解他们当前面临的生活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住机遇,积极参加技术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我们秉持平等、不歧视的用工原则,为残障员工‘量身定制’工作岗位,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创新小组,进行科技创新。”该集团重视残障职工的发展,会定期举办针对残障工作的培训,同时给予他们操作技术、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帮扶,鼓励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做出出色的成绩。
在未来三至五年,华翔集团将紧密围绕发展“双百”目标,达成“两双一融合”产业转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步入行业全球五强、打造世界华翔的目标不断努力创新。
记者 郭秀婷 见习记者 张文妍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