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一个山区小县的“逆袭之道”

2024-10-14 08:43: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国庆假期,日均游客1万人次以上!这,发生在“悟空热”带来“泼天流量”的隰县小西天景区。

  从游客纷至沓来,到景区内人潮涌动,再到频上网络热搜,此前寂寂无名的“小西天”俨然已成为继2023年“淄博烧烤”“尔滨旅游”,以及今年“天水麻辣烫”之后的又一现象级顶流。

  一个山区小县的逆袭,既有机遇垂青的偶然,也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特别是在“差评”小插曲后发生的舆情反转,“小西天热”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启示一:

  干部作风是接住“泼天流量”的坚实保障

  隰县,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誉。位于县城西凤凰山巅的千佛庵,又名小西天,其中“大雄宝殿”内供奉的近2000尊佛像,以其悬塑彩绘被视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瑰宝。

  今年6月份“与辉同行”到访直播,尤其是8月份国内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既见未来,为何不拜”的名场面使得取景地——小西天景区因此一鸣惊人,火爆出圈。

  藏于深山人未识,一朝闻名天下知。自8月下旬以来,小西天景区接待游客量持续攀高:中秋假期首日5752人次,同比增长1400%;国庆假期,更是不断刷新景区自2001年对外开放以来的纪录。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既然享受了它的红利,也要正视它的反噬风险。人山人海的客流,对于核心景点仅有169.6平方米、每批次最多容纳40人参观的小西天景区而言是一种挑战,以至于10月2日部分游客因排队等候时间较长而高喊“差评”,一度登上了网络热搜。

  “我们有压力,但我们不能惧怕压力。”隰县县委书记李俊平说,“我们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和信心,在应对压力中不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增加信心,在承接流量中检验文旅服务体系,提高文旅服务能力和水平。”

  “小西天热”看似是对一个常住人口9万人小县接待能力的考验,实则是对地方党委政府凝聚力、公信力的检视,衡量的是基层治理能力水平,体现的是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

  为了接住这拨“泼天流量”,隰县县委、县政府早在国庆节前就研判制定了工作方案,组建旅游保障指挥部和8个工作专班,表明了集全县之力保障假期文旅服务工作的决心。面对游客激增时,又成立了小西天景区接待工作现场指挥部,将整个景区划分为7个片区,由科级领导干部分区分段分片专人负责,组织各机关单位人员及志愿者做好维持秩序和疏导游客情绪、引流、服务保障、安全等相关工作。

  “国庆假期,我们共接待游客91722人次,同比增长335%,整体平稳有序,没有安全事故、治安案件发生。”对于这份“成绩单”,隰县小西天景区负责人刘小刚既感到庆幸,也深知其中的不易。

  从李俊平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少杰坐镇指挥,到各乡镇负责人、县直各部门“一把手”全部取消休假,一线值守;从县公安局长“承诺半小时内解决问题”,到女副县长为游客唱歌缓解焦虑情绪;从公安局副局长“揽骂”,到文旅局长装扮“唐僧”……隰县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成为当地能够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坚实力量。

  干部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近年来,隰县县委通过开展“转变作风、担当作为、再创辉煌”专项活动,开展“爱隰县、拼发展、赢未来”学习讨论,在全县营造出一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队伍。

  一位当地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小西天热”的完美应对,是隰县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的一次考验和锻炼,彰显出“隰县干部的样子”“临汾干部的样子”。

  启示二:

  “隰县诚意”是“差评”变“好评”的关键因素

  “第一次见这么欢快坐警车的!”这两天,一条游客在隰县坐警车的短视频引起热议,有网友不无艳羡地调侃。

  10月5日近午,黑龙江游客刘女士和女儿游览完小西天景区,准备赶往隰县火车站,却因人多迟迟打不到车。眼看火车发车时间临近,焦急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路边值勤交警寻求帮助。

  “当时我正在给值勤同事送饭途中,接到对讲机的呼叫后,就立即赶到了刘女士母女所在路段。”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市中队民警司伟回忆,他一边和母女俩聊天安抚情绪,一边和同事驾车往火车站赶,最终及时将她们送到了目的地。

  刘女士动情地说:“隰县的服务很周到细致。感谢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隰县人民!”

  临汾有句旅游口号“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回家’应该是什么感觉?”隰县总工会主席张宝娟一直在思考。

  自8月22日起,隰县总工会想游客之所想,在小西天景区“莲花广场”设立了流动驿站“专门饮水区”,每天派人值守,为外地游客免费提供热乎的酸梅汤、雪梨茶、“玉露香梨茶”等饮品,让蜂拥打卡的“天命人”感受到了回家般的温暖。

  有朋自远方来,实诚待之。无论是重新规划单循环参观路线、设置凤凰街步行道路、培训充实景区讲解员力量,还是遴选全县美食打卡,设置文创摊位、游戏互动体验区,抑或是承诺景区内外商品不涨价、开通免费摆渡接驳公交车、免费开放全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停车区域,隰县以诚心实意之举取得了舆论的支持。

  当“差评”舆情出现时,有一种共识自上而下在全县形成:“小西天旅游热刚开头,泼天的富贵要用心呵护,我们一定要用山区人民的厚道、老区人民的热情和温暖,把失去的口碑争回来!”从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路口免费赠梨,到财政部门在景区内为游客免费供应热水、县总工会向低血糖游客提供棒棒糖;从《再致小西天广大天命人的一封信》表达诚恳道歉,到《致广大游客朋友的感谢信》送出“诚意大礼包”……一个个暖心细节,为隰县赢得了游客、网友的广泛谅解和好评,迅速扭转了舆论走向。

  实力宠粉的“隰县诚意”,源于全县上下同欲的精神状态,源于“好人县”的文化传承,也源于“小西天热”激发出的文化自信和家乡情怀。

  公安民警、交警、民兵、志愿者、网格员的一线坚守,街头商家的童叟无欺,景区内八旬老人的义务表演、当地市民的主动让“景”……正是一位位普通的“隰县人”用淳朴、热情接住了“泼天流量”。

  “接待好‘天命人’是隰县的大事,我们放弃国庆休假,值得!”一位志愿者如是说。

  “实”在行动,“诚”在心意。这种自觉亦与临汾市当前开展的“最初中国·文明临汾”十大专项行动落地扎根不无关系。

  启示三:

  把“流量”变“留量”是文旅发展的长久之计

  隰县,地处吕梁山腹地,曾经是国定贫困县,长期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产业较为单一。

  “小西天热”凸显出当地发展文旅产业的潜力。李俊平表示:“一个县的经济发展,靠的是产业的强力拉动,同时也是政府治理能力、社情民意、历史文脉、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当前隰县正处在实施‘3545’战略,实现‘三大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高远之思、务实之策回答好旅游强县建设的‘时代之问’。”

  如何把“流量”变“留量”,景区持续提升品质、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塑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是必然选择。隰县副县长吕学慧介绍,国庆长假过后,隰县县委、县政府转变观念,紧锣密鼓按下建设旅游强县的“快进键”,挖掘当地历史印迹、文化脉络、精神灵魂、特色传承,在“吃住行游购娱”上做文章。具体而言,就是打造景区,增加花卉景观,增加禅意,增加休闲场景,拍摄小西天悬塑数字3D电影、编排体现悬塑艺术的大型情景舞剧,让游客真正体验到小西天悬塑的文化和魅力;完善设施,增设大型停车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酒店民宿,鼓励中小饭店改造升级。

  在“文旅+”跨界融合成为多产业发展“增效器”的今天,“小西天热”为隰县促进“游戏+文旅”“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新场景、新消费、新动能开拓了思路。吕学慧介绍,下一步将延长链条,合理规划打造隰县的红色旅游、古迹旅游、生态旅游线路,在县内形成一日游、两日游,实现依托旅游带动全县经济发展。

  令人感受颇深的是,玉露香梨作为隰县当地特产的悄然“入场”,既用赠梨的暖心之举赢得了口碑,又借助“小西天热”扩大了品牌知名度,无疑为当前各地农文旅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一个景点的火爆往往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放眼全市、全省,虽然文物和文旅资源富集,却大多体量小且分散。隰县此次借助兄弟县市之力,巧妙化解自身住宿接待能力不足等问题,启示我们在规划旅游发展时,应以点带面,加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发展,开发包含多个景点的旅游线路,完善区域内的交通连接,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如此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供给,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有效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隰县,乃至全市、全省借“悟空热”“小西天热”做强文旅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

  记者 王鹏鹏 贺军泽 孙宗林


  短 评

小西天,让“差评”变“点赞”!

贺军泽 杨全

  从部分游客喊“差评”到游客满满的“点赞”,隰县小西天景区到底经历了什么?

  说隰县小西天是今年国庆最火的景点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面对全国各地奔涌而来的数万名游客,隰县虽已做了充分准备,但还是有点始料未及。10月2日,部分游客由于排队时间过长,高喊“差评”。面对问题,真诚的隰县人没有回避。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公安局长、副局长,文旅局长……扑下身子,想尽各种招数,同时还举全县之力,诚意满满地迎接五湖四海的“天命人”。一个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一切一切的举措都表达了隰县山区人民实诚好客,用有错就立即改正的心态迎接八方来客的决心。不断的努力得到了游客“汹涌而来”的好评,让舆论大反转,现场和网络都飘满了理解和点赞的声音。

  这一波“泼天的流量”,带给隰县的不只是经济效益,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干部作风的经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这次隰县的广大干部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卷起袖子,深入基层“接地气”“踩泥土”,现场开展工作就是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工作作风的有力践行。

  从“差评”变“点赞”更是山区干部用真情感动游客、真诚服务游客、真心留住游客的生动体现。体会游客的喜怒哀乐,让游客真切感受到了隰县干部在现场“火急火燎”、实实在在的行动及随后很快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这些都迅速赢得了游客的信任和理解。实诚“真经”迎客来,隰县让人喝彩。

  国庆假期已经结束,但隰县小西天的热度仍在持续。把握好时机,借势发力,积攒“回头客”,将“流量”转化为“留量”。隰县已经开始设定目标,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创新开发文创产品,带动这项产业实现新发展。这就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韧劲和连续性。选对了路子,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打好“文旅融合”这张好牌,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隰县直面问题的措施值得举一反三,良好的干部作风和实诚的精神更值得学习和推广。各行各业要继续在日常工作、服务群众中多一些关心和人情味,少一点“领导指示”、“责任人”之类。放下官架、扑下身子走到基层中去,倾听群众的声音,直面“差评”,积极践行“您的需求就是我的责任”。相信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点赞”声音就会不绝于耳。时刻坚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信念不变,我们大美临汾就会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爱临汾·赢未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