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三中积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2025-01-09 08:59: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我们站在观象台遗迹复原的互动装置前,看到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古人生产活动的剪影,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也进一步感受到临汾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加热爱家乡了。”临汾第三中学高二579班学生郝晨杰感慨万分。在临汾三中日前开展的文化之旅暨“行走的思政课”中,该校思政中心组织思政课、历史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走进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同学们一边听讲解一边观看,不时地发出啧啧赞叹。

  让“思政课”走出课堂,走入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上好“大思政课”,是临汾三中坚持用好社会“大课堂”,深入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校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日益形成努力办好思政“金课”、指导教师讲好思政课、辅导学生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该校结合实际探索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两翼”“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果。在2024年7月举办的全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上,临汾三中党委书记刘建瑞作了题为《党建引领新征程 铸魂育人大思政》的交流发言。

  党建引领 培养思政教育“大先生”

  “校党委围绕‘如何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题,把专家请进来,传精神讲‘四史’,加强政治引领,更新知识储备;让老师走出去,赴北京到上海,走内蒙古行陕西,打开教育视野。”2024年12月16日,临汾三中校长柴方边翻阅听课记录边介绍道。

  教学大赛、集体备课、深度教研……一直以来,临汾三中坚持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并举,统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让教师们上好思政课的底气更足,强有力的思政教育团队应运而生。“集体备课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一环,可以从整体上规划各阶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既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或缺失,又确保相互衔接,做到循序渐进。”该校政治教师王红斌如是说。

  “我们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通过同上一节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带领师生共同触摸时代脉搏,坚定理想信念,接续奋斗力量。”该校高中思政课教师兼市教研员张斌斌说。

  目前,临汾三中共有17名专职思政课教师,其中中共党员14人。全体教师持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学以立德、学以立身、学以立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多名思政课教师承担省级思政课题,先后获得“优秀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等荣誉,部分优秀教师更是受邀赴省内外作示范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临汾三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做好“党建+思政教育”系列文章,构建思政教育“三大”工作体系,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两翼”协同 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

  “同学们,你知道黄河最开始的名字吗?只有一个‘河’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在临汾,黄河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临汾儿女不断奋进。”“10万年前,汾河谷地的丁村人点燃人类早期文明火种。”……2024年12月18日16时许,在临汾三中报告厅里,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老师同上一堂大思政课,4位老师围绕“黄河魂”主题,从不同学科维度出发向学生们讲解黄河文化中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情怀与智慧,学生们时而记录、时而举手提问,现场气氛热烈。“不同学科,多样的黄河元素,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点燃了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课后,初二年级350班学生杨景瑞仍意犹未尽。

  这是该校探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也是开展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一种新的尝试。学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研讨、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学习方式,采用各学科融合思政教育,在碰撞中擦出火花,努力打造一节节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这些特色思政课采取学科融合的方式,共建思政教育‘大平台’;采用寓教于乐的课堂形式,在理论与实践中增长知识,形成多方合力的育人同心圆。”思政学科组组长郭会芳说。

  近年来,该校思政中心坚持开展纵跨学段、横跨学科的思政教育教研活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时发力,形成“两翼”协同效应,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任课教师利用上课时间,结合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教学内容,采取演讲、故事分享等形式,形成思政育人大格局。临汾三中副校长王纯林说:“各学科教师积极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思政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政课让学生真正听懂学会、入脑入心。”

  为用好百年党史这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021年,该校大胆创新,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副校长参与备课听课磨课,带领思政中心研发出《南湖红船》《重上井冈山》《重走长征路》等六节适合青少年发展特点的浸润式、体验式大型思政公开课;2022年,学校地理、历史、思政三科教师联合开展以《牢记领袖嘱托,感恩奋进担当》为题的大型思政公开课;2023年,初高中思政课教师与历史课教师合作开展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担当》为题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型思政公开课,累计听讲师生近2万人。

  为鼓励各科教师践行以生为本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该校开展优秀思政案例评选活动,在课堂教学大赛设立“思政融合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截至目前,该校已成功打造出语文教师郝娟霄、思政课教师王巧珍合作授课的《传承好家风,做时代新人》,历史教师王谕、思政课教师左秀红合作授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等多节“金课”。

  活动“搭桥” 共建思政育人“大课堂”

  “同学们,让我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2024年12月2日,在临汾三中教学楼前,以“学法以明道 遵纪正言行”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正在进行,师生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学生们沉浸式接受宪法洗礼。

  国旗下演讲、班团队活动、主题征文、经典诵读……近年来,该校不断创新思政育人载体,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感染力强的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校思政“金课”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

  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认同,对国家政策的感悟与解读,不仅源自学校讲台,更来源于社会课堂。一直以来,学校党委加强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充分发掘各种资源,拓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走进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烈士陵园、气象局、农业生产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参加军营开放日、消防演练……通过多彩活动育人,共建“大课堂”,把思政教育往“深”里挖,把青少年人生底色往“红”里涂。

  “我们利用完全中学的优势,做好小初高衔接,初高中同课异构,并与有关高校通力合作,推进思政教育螺旋式上升。”临汾三中副校长杨红蕾说,“学校通过入队、入团、入党‘人生三部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近年来,临汾三中意识形态工作、思政课改革创新、青少年思政教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尤其是思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并多次在省里获奖。2020年,学校“一心四环”育人模式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典型案例名单;2023年,该校被教育部确立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山西)成员单位,是我市唯一一所入选中学。

  “奏响思政育人协奏曲,初中阶段要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要提升政治素养。”刘建瑞说,“我校将继续扛起主体责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和全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精神,不断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记者 景秀红 郭秀婷 张文妍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