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实地观摩、现场培训、分享经验……前不久,在汾西县召开的全省农村改厕现场培训上,汾西县的改厕成果和经验得以展示、交流,交出了一份亮眼又扎实的“成绩单”。
小小厕所,一头连接着民生,一头连接着社会文明。
去年至今,汾西县把推进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从45%提高到69%,今年完成改厕计划后普及率将达到85%以上,蹚出了山区县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新路径。
2025年,汾西县将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
因户施策“菜单式”改厕
“以前用的旱厕,两块板一个坑,臭烘烘的。冬天冷,夏天招蚊子,咱用了大半辈子不打紧,可是得考虑孩子们呀。”今年年初,僧念镇段村开始改厕时,孟廷晋最先报了名。
孟廷晋有两个儿子,大儿媳妇是上海人,逢年过节会回村里看望两位老人,上厕所成了这个南方媳妇回来面对的最大难题。二儿媳去年生了孩子,没有卫生间洗洗涮涮总是不方便。“现在好了,卫生间里装了冲水马桶和洗手池,墙上贴了瓷砖,还有保暖设施,冬天在院子里上厕所也不冷啦。”提起改厕后生活发生的变化,孟廷晋句句不离“好”。
在孟廷晋家卫生间外墙上依次张贴有厕所改造知情书、申请表、明白卡,他家厕所改造所用材料、改造标准一目了然,这就是汾西县推行的“菜单式”改厕。
小厕所,大民生。汾西县遵循“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生活需求,让农户自主选择,推行“菜单式”改厕,发放改厕“知情同意书”“明白卡”和改造标准明细单,农户自行“点单”、乡镇包户责任人“核单”,乡镇、村委统筹施工队“领单”,按单开工建设,全面提升了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段村改造的是最先进便捷的水冲式厕所,这得益于该村提前谋划,先行先试,2022年实施污水处理项目,新建了一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并实现了污水管网街巷全覆盖,为水冲式厕所改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改造过程中,整个改厕过程由村委会统一组织,同时鼓励农户结对互助,既加快了建设进度,也降低了改厕成本,进一步激发了乡村自治活力。
示范引领严把质量关
在永安镇太阳山村,每隔几户人家就能看见一座绿竹花草簇拥、宛若亭台花园的别致处所,仔细上前查看才发现是一座小型污水处理站。
太阳山村地势较高,根据地形特点,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办法,每3到5户农户修建一个污水处理站,共建有9座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太阳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华介绍:“污水通过提前铺设好的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后,先流入到化粪池,再进入过滤池,之后又到了发酵池,处理达标的水可以直接排进农田。”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村民污水排放问题,还变“废”为“宝”,将处理后的污水再次用于灌溉农田。
太阳山村已高标准建设水冲式户厕64座、水冲式公厕2座,全村实现了水冲式厕所、污水处理“全覆盖”,成为汾西县改厕进程中的示范村。
广大农村群众是厕所革命的受益者,让群众满意是厕所革命的根本目的。汾西县坚持“质量第一、群众满意”原则,从户厕选址、洁具采购、施工质量等方面,全流程跟踪监督,严把质量关、验收关,坚决把改厕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改厕中,各乡镇党政干部每日一线蹲点、分析研判,部门加强技术指导,跟进度、解难题,村委会、包联责任人和农户全流程质量管控。改厕后,由乡镇组织自检,县级部门联合验收,农户满意后签字确认,做到改厕进度快、质量好。
此外,制定定期考核奖惩办法。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季督查,把改厕成效与村级管理经费、光伏收益资金分配等项目资金进行强关联,纳入乡镇年度考核内容,对改厕工作优秀的乡村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后的乡村干部通报约谈。同时建档规范管理。对所有户厕改造全部登记造册,包括改前、改中、改后资料以及改厕资金测算表等,建立“一户一档”,分类整理、规范管理,确保改厕工作全流程可查可追溯。
长效管护群众更安心
地处六个行政村的中心位置,永安镇桑原联村集中粪污处理站采用“通风改良+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方式,覆盖户厕682座,通过建管并重,实现了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的三方共赢。
“每次只要打个电话就会有专门的抽粪车上门清掏,出一车粪污还能在村里的扶志驿站积攒10积分,相当于10块钱,积分能在驿站当钱花,划算着嘞。”70多岁的要春生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年龄大了,马桶用起来方便安全还干净,可是享福啦。”一旁要春生的老伴郭银花也乐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污熟成后还能作为有机肥料,用于集体合作社的梨园和村民的农田中。
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亲身感受改厕带来的实惠后,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村厕所改造。
农村厕所改造不仅要用得上,还要管得好。汾西县坚持三分建、七分管原则,建管无缝衔接,研究制定出台管护方案,明确管护方式,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
设立乡镇服务站、村级维修服务网点,配齐维修工具、零部件,专人负责上门开展维修、维护等工作,确保问题厕所动态清零。建设集中化粪池26座,配备小型抽粪车96辆,服务范围辐射全县86个行政村。依托县域农机合作社组建粪污清掏队,定期开展清掏服务,集中无害化处理后就近还田。
利用县乡村三级光伏收益等资金,保障后续管护服务。户厕方面,坚持“谁使用、谁付费”,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量化粪污清掏和设备维修服务价格,补贴粪污清掏费用,把清掏费控制在30元/次(政府补贴10元、农户自费20元);公厕方面,利用村级公益性岗位,负责日常保洁管理,建立公厕环境考核评价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惩。
组织财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农村改厕运维监管专班,对设备维修、粪污清掏、无害化处理、公厕管护、抽粪车、粪污利用等工作监督抽查,评估效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确保“厕所有人管、粪污有人抽、抽走能利用”。
农村改厕改变的不仅是“面子”的美观更是“里子”的文明。
改厕只是开始,群众自觉行动的庭院美化绿化、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改进也在同步推进。久久为功把农村改厕这项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汾西县的公厕革命仍在热火朝天有序开展着,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记者 李卫红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