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从精准的农业大数据分析,到智能化的农业设备操控;从高效的远程监控系统,到农业新技术的大力推广……作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近年来,翼城县在打造农业生产托管全国标杆的道路上,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以科技赋能跑出农业生产托管“加速度”,使农业生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加快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托管服务组织——精准、高效、便捷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环节委托给专业的服务组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然而,要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创新。
“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35%,干旱和缺水会造成减产,严重时会发生绝收,是农作物‘一生’当中水分的临界。”日前,走进山西邦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志峰正在通过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对近期农作物长势进行分析。中控系统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各个地块农作物的图像和数据,技术人员经过分析研判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方案,并第一时间下达给田间作业人员。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为农业托管服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监测等手段,实时获取作物长势情况、虫情监测、水分含量、天气情况等信息,托管服务组织据此制定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案,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精细化管理。
“我们以科技为依托,为农户提供更优质、更经济、更可靠的托管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王志峰细数科技应用的重要性:一是进一步实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通过精准的作业大数据分析,能提前预判农作物生长需求,合理安排资源投入;二是智能化的监控设备,让田间管理更加高效精准;三是从种植到收获,科技贯穿全过程,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作业质量。
农户——省心、省力、增收
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农业托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服务成本,让更多农户能够享受到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同时,由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农户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许多农户纷纷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农田托管给专业机构。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有了新技术,庄稼长得更好了。”种植户张正潭把以前和现在种地做了对比,精准施肥既节省了肥料钱,又提高了产量;智能化监测能及时发现病虫害,防治更及时有效,农业新技术让种庄稼更省心、省力了。
目前,翼城县村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已覆盖全县146个行政村。2023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7千余万元,其中托管收入达2千余万元,较上年增长40%。今年上半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684.22万元,其中托管收入550.6万元,占比21%。
农业农村部门——培训、指导、推广
除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翼城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玉米种植采用品字形模式,可以使植株之间通风透光,植物根系布局更合理,既能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还能使根系吸收更多的养分,从而增加粮食单产。”近日,在里砦镇老官庄村,翼城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农业生态保护发展中心主任张子峰正在为种植户讲解“品字形”玉米种植原理、特性和优势。
近年来,翼城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操作,解决种植户在应用新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举办现场观摩会、培训班等形式,持续提高种植户和服务组织对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让更多农民直观了解和掌握农业新技术。
种植户王述民今年采用品字形种植技术试种了600多亩玉米,目前效果比较明显。“这样种植能让玉米植株受光更均匀,通风性更好。”王述民介绍,这项技术比其他播种模式好很多,准备明年增加面积尝试,这也让不少农户看到了新技术运用的成果,相信这项技术会越来越普及,更好地促进丰产增收。
展望未来,科技赋能的农业托管服务前景广阔。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卫星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托管服务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届时,农业生产将从根本上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翼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刚表示,下一步,将牢牢掌握农业生产托管“粮食丰产密码”,继续推动农业托管扩面、延链、提质,融合应用“五良”技术集成,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高质量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为我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贡献力量。
记者 张玉萍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