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良田织锦绣,欢歌飘四方。
芒种伊始,金色的麦浪在平阳大地上涌动,收获的农人在沃野田畴间忙碌。夏粮丰收的欢歌在农机的隆隆声里响起,秋粮收获的希望在农人的忙碌身影中播下。“三夏”农业生产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协同发力,科学调度,强化指导,为全市粮食安全奏响了一曲抢收抢种的幸福乐章。
夏粮颗粒归仓
7月5日,专家组对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在隰县龙泉镇下王家庄村的两年三作示范基地培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品育8168,进行实打实收测产,至此我市最后一块麦田迎来收获,历经一月有余的夏收工作全部结束。
我市夏收工作从5月29日侯马、襄汾、翼城等地开镰,到夏收全面结束,全市共收获小麦294.67万亩,机收293.89万亩,机收率达99.7%。
简短的数据背后,是一幅幅与时间赛跑,与烈日抗争,从龙口夺食,为秋粮抢播的壮阔画卷。在这备受关注的夏收工作中,广大农人在“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中迎来收获,在智慧农机的助力中看见“科技力量”,也在“粮满仓廪”的喜悦中感受“粮袋子”带来的幸福。
抢天夺时,龙口夺粮。6月5日,在侯马市上马街道办事处南张里村的广阔田野里,一台台小麦联合收割机驶入金黄的麦地,这个位于我市最南端的村子迎来水地小麦的收获。自此我市水地小麦夏收大会战由南往北大面积展开。
未雨绸缪,计划先行。夏收开始前,我市提前谋划部署,印发了《2025年临汾市“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方案》,公布了农机维修网点、粮食烘干服务点、“三夏”机收保障热线电话等信息。同时,成立“三夏”农机跨区作业指挥部,制定服务保障工作方案,优化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三夏”工作任务逐级分解,明确到人、细化到田。
乡野农机隆隆,处处麦香四溢。今年,全市共投入6万余台(件)农业机械(含运输机械)参加小麦机收、秋粮复播、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作业。在夏收作业中,市县两级农机部门负责人及农机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气象志愿服务队”等深入夏收一线,服务“三夏”农业生产;在霍州、襄汾等地,来自省、市、县级部门的农机专家亲临一线,组织开展了一场场机收减损大比武,不断提高农机手工作效率,降低机收损失,增加群众收入。
喜讯频传,成绩耀眼。在尧都区吴村镇南太涧小麦示范点开展的现场实打实收测产中,该示范点小麦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交出亮眼的“丰收答卷”,平均亩产达499.05公斤,较去年增产10%左右;在洪洞县龙马乡赵村小麦试验田对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培育的黑小麦新品种“临黑199”的实打实收测产中,亩产达468.31公斤;在翼城县唐兴镇小麦示范基地的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的现场实打实收测产中,亩产达818.69公斤,创造今年全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夏播应种尽种
小麦收获日即为玉米播种时。“三夏”农业生产工作期间,我市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一日一调度、三日一协调、一周一推进”的工作机制,按照“成熟一块、收获一块,腾茬一块、播种一块”的工作要求,及时开展秋粮复播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6月初,在侯马市上马街道办事处南张里村刚刚收获的麦田里,一辆辆三轮车正在从农田里往回拉收获的小麦,麦田旁旋耕机、玉米精量播种机等机械已在等候,有农民驾驶三轮车往地头运送化肥、玉米种子,侯马市金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与数名工人给播种机里加种子和化肥,一切安排就绪后,农机手驾驶玉米精量播种机驶入旋耕机耕过的农田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我们合作社流转了3个乡镇18000余亩的土地,投入40余台农业机械用于‘三夏’农业生产工作。”侯马市金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永伟表示,“我们得到了广大农业生产托管村民的信任,也要为他们负责,全社上下加大工作力度,在收获夏粮的同时,尽快完成秋粮复播工作。”
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秋粮复播工作中,大型智能机械频频现身我市广阔的田野。在浮山县响水河镇和张庄镇交界的2000亩农田里,山西尧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的无人驾驶大型智能农机在农田里旋耕、播种等。与此同时,一批省级秋粮播种实验项目落户我市。日前,在洪洞县广胜寺镇封里村,2025年山西省夏播玉米机械化播种对比试验在一片广阔的农田里进行。试验中,2BYDM-4型玉米电驱式免耕精量播种机备受群众关注,这台播种机由山西农谷现代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具有播种施肥电动驱动、监控和面积统计等功能,农机手在作业中可通过精量播种控制系统,调节播种、施肥等数据,并可通过显示屏实时了解有关情况。试验现场,省、市、县三级农机部门专家现场指导,并安排专人做好数据填报等工作。
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夏”工作开展以来,夏玉米播种紧紧伴随着夏收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市夏玉米播种已近尾声,机播率达到99.96%。
夏管精细到田
走进我市的广阔田野,嫩绿的玉米苗、大豆苗已经破土而出,播种较早的侯马、翼城、襄汾等地,农田里已经绿油油一片。在希望的田野上,春播粮食和夏播粮食的田间管理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我们农场流转了1000亩土地,主要用于小麦种植和玉米复播。当前玉米全部出苗,正是夏玉米管理的关键期,需要通过移栽和补种解决缺苗问题,并做好除草、防病虫害等工作,确保秋粮作物健康成长。”襄汾县君强农场负责人说,近年来在市、县农机部门的指导下,他投资100余万元,购置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在其中的300余亩地中铺设了滴灌带,通过新技术、新装备的投入使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
在浮山、乡宁和汾西等地麦田里,广大农民对小麦地复播的大豆、油葵等油料作物进行管护。与此同时,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出苗、生长、土壤墒情、有无病虫害等情况,确保夏管精细到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6月16日,临汾市引沁入汾和汾西灌区水利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夏灌工作。当天,夏灌工作全面铺开,七一渠首、龙祠清水渠、七一水库引水流量达到7.5立方米/秒,日引水量65万立方米,累计灌溉水量273.8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13万亩。本次夏灌计划运行90天,预计灌溉用水量3500立方米,灌溉面积26万亩。
为切实做好农业用水保障工作,我市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就有关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各县(市、区)水利部门合理统筹夏季灌溉用水,各地农业灌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夏忙。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组织各级农技人员,到村到户到田头,分区域、分作物指导落实各项田管措施的同时,该局还将积极推进农业全流程托管,依托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样板田、示范地,引导小农户落实好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各项措施,促进粮食单产提升,助力群众增产增收,为我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贡献力量。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