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金秋十月,家国同庆。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临汾文旅市场在持续性降雨的不利影响下,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全市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1.14万人次,同比增长9.16%;实现门票收入3305.46万元,同比增长2.48%;经营性收入达9244.83万元,同比增长15.15%。多项数据强势增长,位居全省前列。
尽管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广胜寺)、霍州市七里峪、襄汾龙澍峪、尧都区仙洞沟等10家A级景区因降雨临时闭园,但全市通过深挖文化内涵、优化服务供给精准发力,有效对冲了不利影响。洪洞大槐树、乡宁云丘山、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隰县小西天等核心景区表现亮眼,与各县(市、区)特色活动共同形成了“多点开花、全域联动”的客流格局。在整体消费环境承压的背景下,这一稳健增长充分印证了临汾文旅产品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文化盛宴全域联动
深度融合亮点纷呈
这个假期,我市围绕“国庆+中秋”双主题,打造了一场全域联动、亮点纷呈的文旅盛宴。早在9月,2025年尧文化旅游节、第四届蒲剧艺术周、山西省锣鼓大赛三大标志性活动便成功预热,为“双节”积攒了旺盛人气。假期前夕,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四大主题活动+五条精品线路”,进一步点燃了市场期待。
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在开馆后的首个国庆佳节大放异彩,成为游客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热门目的地。清晨开馆时分,工作人员为游客送上五星红旗,来自北京的张前欣喜地表示:“临汾真是让人惊喜,路宽景美,绿化特别好。”在彩绘蟠龙纹陶盘展柜前,大同学生杨懿轩激动地说:“在课本上学过龙纹陶盘,在这里看到原版,大大丰富了知识!”场馆外的襄汾锣鼓表演邀请游客亲身体验,游客李亚振在敲响锣鼓后热血沸腾:“希望全国朋友都来感受这份激情!”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秋雨洗尘,古槐迎亲,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子循着“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古老民谣,开启了一场跨越六百年的精神还乡。实景演出《大槐树移民》以生动的场景再现和感人情节,深深打动了观众。
隰县小西天景区热度持续攀升,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20.91%。以精美悬塑闻名的古刹在绵绵秋雨中别具意境,吸引了众多专程前来“朝圣”的游客。
尧都区作为全市文旅中心,平阳广场的升国旗仪式庄严隆重,“家国同圆·爱在尧都”系列互动活动丰富多彩。该区各大A级景区推出免费直通车、特色美食街、千人威风锣鼓表演、汉服NPC互动、浪漫情侣派对等二十余项特色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节日选择。临汾市图书馆同期推出“书海寻踪”传统文化体验、城市书房手工研学及职工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活动,以书香涵养城市文化气质。
在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众多游客在壶口瀑布前齐声高唱《黄河大合唱》,歌声与瀑布声交织,成为每位游客心中“最震撼的‘双节’记忆”。假日期间,该景区游客接待量位列全市前五。
蒲县通过开通东岳庙与小西天之间的免费旅游直通车,同步推出古装巡游、非遗展演等活动,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接待游客人次同比暴涨77.09%,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安泽县成功举办“蒹葭乡居”民俗趣玩、“月赏沁河”美食盛宴、“荀乡雅境”艺术写生及太岳行署旧址红色教育等多元活动,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康养体验。
侯马市通过美食、文化、体育及社区系列活动,成功点燃市民节日热情,丰富了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汾西县“食在人和”美食节、古县“月满相如里”手工月饼品鉴、乡宁县云丘山美食街区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共同构筑了临汾文旅的亮丽风景线。
音乐赋能节庆氛围
科技焕活文化体验
这个假期,临汾将“音乐会”搬进山水之间、古城之内,用音乐唱响节日氛围。霍州市七里峪森林音乐季让游客在天然氧吧中聆听自然与音乐的和谐共鸣;浮山县结合本地非遗特色,开展民俗展演活动,丰富游客体验。
大宁县“举杯邀明月”赏秋音乐会、永和县“乐游永和·乾坤悦动”中秋乡野音乐会、翼城县“古城遇双节·青春乐翻天”古城音乐节等各具特色的音乐活动,将“双节”氛围推向高潮。
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临汾市博物馆的《跟着走·长征》与《跟着走·抗战英雄》双红色主题VR沉浸式临展,成为孩子们争相体验的热点。
曲沃县在晋园推出“爱星空晋都·赢科技未来”穹顶幻构夜空游,数百架无人机组成编队,呈现出“曲沃”“晋都”“鸟尊”等主题画面,让游客抬头就能看见“浪漫与科技”的完美交融。
临汾市博物馆在假期前完成了展板、展柜和灯光系统的全面升级。低反光玻璃与柔和灯光不仅让文物细节清晰呈现,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绝佳拍摄条件。来自武汉的文博爱好者张敏称赞道:“灯光设置很有利于拍照取景,这在我参观过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是非常不错的。”新增的详尽文物解读,让每一件古物都仿佛能“开口说话”,清晰地讲述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温情服务细致入微
城市品质有口皆碑
如果说文化是旅行的灵魂,那么服务就是让灵魂安放的载体。这个假期,临汾用无微不至的服务诠释着“把游客当家人”的理念。
在陶寺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精心策划互动体验活动。据博物馆工作人员刘甜介绍,假日期间,博物馆特别延长开馆时间并推出门票半价优惠,“同时推出丰富的文艺表演和互动活动,希望游客不仅能‘参观’,更能‘沉浸’其中。”讲解员陈柯臻的小提琴快闪令人动容,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起,游客们从四面八方汇聚,挥动国旗,齐声合唱,让四千年的文明遗址与现代爱国情怀深情相拥。
交通保障方面,全市17个县(市、区)协同联动,开通免费旅游直通车,成为一道暖心风景线。市区以“尧文化”为核心主线开通两条免费旅游直通车,各县(市、区)同步开通,实现“交通枢纽—景区”无缝对接。此外,市区路内临时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对异地牌照车辆免收停车费,让自驾游客“停车无忧”。
志愿服务方面,全市5000余名志愿者坚守岗位,从高速口的热情引导,到景区的免费热饮;从特殊人士专用通道,到宠物代管服务,每一个细节都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在隰县小西天景区,创新设立“1+13”志愿服务点,21支志愿服务团队的520余名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为游客提供周到服务。
更令人动容的是隰县小西天景区的一场生命速递。10月2日上午,一名女孩因青蒿过敏突发急症,面色惨白、呼吸急促。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曹碧轩应声上前,毫不犹豫背起女孩冲向景区出口。民警李炜烨迅速在密集人流中开辟生命通道,警车在滨河路口待命,将女孩迅速送往医院。从景区到医院,这场由志愿者、公安民警和交警完成的生命接力,全程仅用了五分钟。
市场监管方面,尧庙、尧帝陵、陶寺遗址博物馆、东岳庙等景区推出门票优惠,古县实行全域免门票,切实让利于民。全市服务行业严格落实“良心价”承诺,明码标价,杜绝“宰客”行为。文旅、交通运输、应急、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畅通投诉渠道,确保游客诉求即时响应、高效办结。
文旅融合开启新程
经验积淀未来可期
这场文旅盛宴的成功举办,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临汾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开启了新的征程。
从洪洞大槐树下的根祖文化,到隰县小西天的悬塑艺术;从陶寺遗址的文明探源,到博物馆的科技赋能;从蒲县的网红打卡地打造,到尧都区的传统文化活动创新,临汾正在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实践表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根基,而创新表达和贴心服务则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关键。
假期的圆满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市将继续深化供给改革,推动业态升级,通过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依托根祖、黄河、尧文化等核心IP,丰富文化研学、生态康养、低空旅游、非遗体验等高端业态。鼓励开发特色文创、旅游商品,推出定制化精品线路,延长产业链,推动“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
同时,我市将完善应急机制,提升应对能力。指导重点景区修订气象、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细化游客疏散、安置、景区关停等操作流程。强化与气象、应急部门联动,建立“精准预警—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闭环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全行业防灾避险能力。推动重点景区完善客流实时监测预警平台,落实最大承载量核定与分级管控。
在智慧赋能方面,我市将加快推进全市智慧文旅平台建设,集成在线预订、智能导览、信息推送、投诉处理等“一站式”功能。推动5G、大数据、AI等新技术在景区管理、游客服务、营销推广中的场景应用,提升智慧服务覆盖面与体验感。
一场“山河共庆、家国同圆”的文旅盛宴圆满落幕,我市以全域联动的格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假期成绩单,也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注入了新动能。
记者 陈明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