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果园一个连着一个,货车一辆接着一辆,游客一群接着一群……金秋时节,大宁县的宁脆苹果熟了,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装车等工作,满山遍野飘荡着欢声笑语,山庄卧铺溢满了苹果的清香,果园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昕水镇白杜村的宁脆苹果种植示范园区,随处可见正在采摘苹果的村民和果农。白杜村村民马旭平的果园里同样非常繁忙,数名村民正忙着摘苹果,他们提着篮子、抬着筐子,把一个个红灯笼般的苹果从果树上摘下来,一篮篮、一筐筐运送到果园地头,来自本村及周边的村民一一进行分拣,为苹果套袋,并仔细地装入箱中。
今年是马旭平种植宁脆苹果的第5年,在农技专家的指导和自己的精心管护下,进入盛果期的60亩苹果迎来了大丰收。看着丰收的苹果,接到客商不断打来的电话,马旭平异常开心。他拿着刚摘的苹果介绍,今年的苹果果型特别正、口感脆爽,一个普通的苹果有6两重,亩产值可达1.8万元左右。
近年来,乘着大宁宁脆苹果产业发展的东风,马旭平的苹果种植规模不断壮大,从一名普通果农华丽转身为乡亲们眼中产业发展的“带头人”。2023年,马旭平牵头成立山西省宁脆苹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后,探索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带动宁脆苹果市场健康发展,带领全县280多户苹果种植户共同致富。
“我们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技术统一、农资统一、销售统一,实现苹果口感一致,提高了种植收益。”马旭平表示,“宁脆苹果采摘之后,在地头按照果个大小、有无损伤等被初步分选,装车进入冷库一周后,通过区分色度、糖度、果型等,在果库再进行精分选,并装入礼品盒,随后发往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
近段时间以来,跟马旭平一样忙碌的还有很多果农。他们忙着采摘苹果、装车入库,忙着同从太原、河北、陕西等地远道而来的果商洽谈合作事项。果园的田间路上,三轮车、客货车忙碌不断;果商们则拉着苹果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空荡荡的大货车,一辆一辆地远道而来;装满苹果的运输车,一车一车地满载而归。有的直接运往一线城市的大型商超,有的则在销售的同时存入果库、备足货源。
在白杜村村委会的大院里,一大筐一大筐的苹果整齐有序地堆满了院子。果农把一车一车初选好的苹果放进统一定制的大筐里,并在筐沿贴上姓名、所属自然村、电话等信息,计划存入果库,随后销售。让许多果农没想到的是,随着大宁宁脆苹果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今年的苹果备受消费者和果商青睐,价格也水涨船高,不少计划入库的苹果被收购商直接高价收走。
看着一筐一筐的宁脆苹果在叉车司机操作下一趟一趟地装进大货车里,太原果商晋孟良喜笑颜开。
“大宁宁脆苹果脆甜可口、含糖量高,果型端正、着色鲜红,在合作社的科学种植和管护下,收获的苹果品质和口味也比较一致,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持续认可。”晋孟良表示,“现在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收购了5万公斤宁脆苹果,这些只是正在运输的第一批。下一步,这些苹果将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随后将根据库存来这里准备第二批、第三批货源。”
丰收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欢乐的笑声飘荡在果园。让果农特别欣喜的是,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大宁县将“宁脆苹果”示范基地列入产业休闲游线路,美丽乡村游线路中也涉及众多宁脆苹果种植村,在为广大游客提供好去处的同时,带动了以宁脆苹果为代表的系列农特产品的销售,增加了群众收入。
大宁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马秀琴表示,近年来,大宁县委、县政府锚定“三个努力成为”发展定位,紧扣《大宁县果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采取“两新三化”模式,累计发展宁脆苹果2.4万亩,部分果园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搭建了果园防雹网。今年,宁脆苹果挂果面积达6000余亩,预计产量可达500万斤,产值可达4500万元。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