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平代表:
盘活基层医疗资源
增进老年人福祉
“今天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内容务实,用35页描绘了‘三个努力成为’造福百姓的施工图。”刘丽平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关注老年群体,发展银发经济’,为乡镇卫生院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刘丽平认为,可依托乡镇卫生院资源,按辖区人口,探索乡镇卫生院转型,通过建立老年护理康复、老年健康管理、老年慢病管理等多形式的服务单元,加快建设县级医院内的康养医养机构。作为一名医卫系统的代表,将把此次两会精神吃准摸透,认真传达,一体学习、一体领会、一体落实。共谋医院高质量发展,做强县域大医疗,守护人民健康,让百姓更有“医”靠。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提升履职能力,在推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担当作为。
记者 亢亚莉
梁红云委员:
加强疾控机构建设
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抓好‘十五分钟就医圈’8大项目建设。”梁红云说,加强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做好传染性疾病预警和控制疫情,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势在必行。
梁红云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的财政投入,更新实验室设备,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和效率。加强对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疫情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疫情信息的快速上报和有效应对。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的监管和指导,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技术指导,确保实验室管理和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方面,全面推进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深度协作,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增强基层疾控机构在公共卫生事件面前的应对能力,充分发挥作用,为群众健康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记者 刘文军
姚润珍代表: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提高教育事业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合力配置教师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这个阵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教师在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姚润珍认为,过度的压力和负担会削弱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合理配备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市提高教育事业水平的内生动力。
姚润珍建议,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从而增强教师的自我认知和发展意识。同时,市、县、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师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让教师们能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为我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记者 郭媛
段忠恒委员: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保障人民健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也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段忠恒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段忠恒建议,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逐渐升级相关医疗设施设备,同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技能。提升基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能力,加强慢病、特病及重大疾病的筛查、普查,并深入群众开展相关课程培训和健康知识讲座,推广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对患者全程管理。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全面提升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