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担当实干勇争先 接续奋斗开新局

2024-02-26 11:38: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文化生活真丰富

游人如织赏风光

永和梯田美如画

丰百能源生产忙

文旅融合大道通

“永和枣羊”创品牌

  “永和居万山之中,满目崎岖”,寥寥数语是永和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永和县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吕梁山片区,千沟万壑的山峁,曾让这里一度陷入贫困。

  而如今,在永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的共富工坊,都在释放着强劲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

  滔滔黄河,奔涌不息;永和儿女,奋起逐梦。一年来,永和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要求,跟着学、照着做、踏实干,坚持“1243”发展思路不动摇,聚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全省新型能源工业“领跑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目标,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县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持续夯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有质感,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动能持续增强、质效明显提升、成色越来越足,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四县”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紧盯沿黄板块发展定位,全面推动一产提质增效、二产提速增量、三产提档增值,加快建设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样板区、全省大型气源基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打造沿黄板块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永和县审时度势,结合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挖掘区位、政策、资源等方面潜力,巩固扩大已有优势,发展培育新的优势,定点攻坚、聚力突破,全力加快“四县”建设步伐,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

  永和县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境内山峦起伏,梁峁星罗棋布,沟壑纵横交错。针对这一情况,永和县锚定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建设目标,狠抓生态治理保护:坚持植树造林,石质山区绿化造林模式成为全国“三北”防护林生态“教科书”;坚持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由“坡改梯”打造的芝河源头“永和梯田”,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最为壮观的梯田景观;坚持绿色发展,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坚持联合执法,整合全县各类行政执法力量,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工作合力……通过探索实践,不懈努力,永和县蹚出一条生态治理新路径,成功创建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践样板。

  针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小而散、生产成本高、劳动力短缺、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永和县持续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启动了大规模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瓶颈问题。“改造后大型机械都能进到地里了,路方便,机械耕地也方便,我们种粮食更有信心了。”李家垣村村民贺让红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探索从根本上破除了大中型农机具难以落地施展的困扰,补足了丘陵山区农业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发展短板,开启了新阶段“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托管”的新模式,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建设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

  聚焦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以“投资强度、增储上产、互联互通、产品营销、产值提升、集群发展”六大提速为抓手,持续提产能、延链条、壮集群,以新质生产力潜能,推动能源工业提速增量,2023年天然气产量达11.5亿立方米,占全市近一半,扛起了能源保供大旗;打造产业集聚区“升级版”,建成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构建起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示范园、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园、永和经济岛飞地园区“一区四园”空间格局,已入驻企业、项目14个;持续深化产业布局,加速布局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华创、绿华、丰百等企业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天然气提氦制氢项目投产达效,实现新能源、新材料集链成群、串珠成链、特色成势,建设全省新型能源工业“领跑县”。

  坚持固本强基,开展提升文旅服务品质“三大行动”,持续优化设施、丰富业态、塑造品牌,推动文旅服务提档增值,黄河乾坤湾景区成为国家的文化标识、祖国壮美山河标志性品牌;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新业态,成功举办自行车挑战赛、健步行、汽车挑战营、太极拳比赛等活动,创新推出“早安永和”、乾坤湾流凌等文旅宣传视频,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幸福产业,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

  一张蓝图绘到底,民心齐,产业旺,永和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特色产业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不久前,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央广网、山西日报、黄河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关注永和,这是为什么?

  2月1日,在“爱临汾·赢未来”永和枣羊品牌发布会上,谜题有了谜底。

  “吃枣的羊,就是不一样!”作为推介人,永和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胡国华娓娓道来:“永和枣羊摄入食材不寻常、生长环境不简单、营养功效不一般,造就了黄河岸畔上好羊肉。同时,为了顺应市场需求,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羊肉及系列产品,永和枣羊品牌应运而生。”

  永和县养羊历史悠久,民国时期的《永和县志》里,就有“户户有畜、牛羊成群”的记载,永和绒山羊曾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永和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避风向阳的沙质土壤适宜红枣生长,享有“全国红枣示范县”“中国枣乡”称号。种种历史机缘,变成了如今打造永和枣羊品牌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永和枣羊品牌的引领下,永和县晟康食品有限公司抢抓机遇,投资建设羊肉预制菜加工厂,以“庖丁解牛”的思路,按照肉品部位、烹饪方式,研发出了2大系列5个类别20余种产品。

  永和县晟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呼兵介绍:“永和枣羊浑身都是宝,不同部位的营养与滋味不尽相同,我们将羊肉的不同部位进行精细分割、精美包装,有羊腿、羊排、手把肉、羊蹄、羊筋、炖肉块、冻肉卷等一系列产品,经预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预制菜,具有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特点。”

  永和枣羊品牌的打造,是永和县扎实开展“冬季行动”,推动特优农业提质增效,努力打造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样板区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永和县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促融合”农业发展思路,全力推动高粱、肉羊、药用酸枣等特优农业提质增效。目前,永和县打造有机旱作高粱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高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发放养羊奖励补贴695万元,肉羊饲养量30.2万只,全市第一,迈入全省养羊大县行列,全产业链产值达3亿元;积极发展酸枣产业,在经济林提质增效、推进林下经济等方面,探索出产业化融合发展新路子。

  下一步,永和县将立足特优产业发展优势,坚持既定思路,落实好农业提质增效20条措施,以“粮食生产稳产量、提产能,特优产业稳链条、提效益,农业托管稳势头、提标杆,农民增收稳预期、提速度”为抓手,持续推动特优农业提质增效,奋力打造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样板区,为富民强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美丽乡村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沿着“十大最美农村路”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永和段)一路前行进入东征村,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一盏盏灯笼喜庆红火,一处处雕塑述说革命往事。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贫困村。东征村党支部从风貌、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围绕红色旅游做文章,不仅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还实施了道路硬化、饮水保障等工程,开发挖掘了“红军泉”、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博物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等旅游景点,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真正让这片红色土地依靠乡村旅游走上小康路。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改造村内闲置窑洞156孔,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窑洞农家乐。

  昔日的土旮旯,今日的美丽乡村。“东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案例证明,在区位条件较差、发展基础薄弱的山区农村,只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找准适宜的发展路径,集体经济同样大有可为。”永和县乾坤湾乡党委书记郭若桥说。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提档升级。走进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光伏扶贫照亮百姓致富路”几个大字赫然入目。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黄汤”、名不见经传的山沟沟。

  “现在不用出村,我爸就能接受大医院大夫的远程治疗,特别方便。”在索驼村的“健康小屋”内,村民苏利平正陪着父亲苏新民接受远程会诊。

  两年前,苏新民突发中风导致偏瘫,正愁看病不方便时,村里建成了“健康小屋”。在“健康小屋”内,通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苏新民可以与神经内科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经过询问病情及用药情况,专家为他开处方,并指导他进行康复训练。

  无独有偶,永和县乾坤湾乡雨林村也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小山村,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虽然风景优美,但多数村民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人和小孩。”乾坤湾乡副乡长、雨林村党支部书记宋海鹏介绍,“要让这部分人也能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所以我们在村子里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

  每天中午12时左右,雨林村日间照料中心准时开饭,就餐区干净整洁,桌椅摆放整齐。刘大爷按时来到餐厅就餐:“这边的餐食以清淡为主,很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关键是每天的菜品都不重样,很美味。”

  “一顿午饭”只能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持续的幸福感。雨林村坚持需求牵引,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实现路径,着力建设“扶得起、用得上、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阵地,为留守老人搭建亲情化、人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医疗检查等优质高效服务。

  永和县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设施完善、提档升级”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四美”创建,完成51个村庄规划和1200座户厕改造,农村垃圾清运全覆盖、污水处理分类破解、公共服务全面提档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永和县获评山西省县级文明城市,东征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永和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力打造集农旅观光、休闲养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工作中,我们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冲在一线、干在一线、抓在一线,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更快节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永和样板。”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景宁说。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在“产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中,永和县处处彰显着踔厉奋发、奋勇争先的姿态,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也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永和全县上下将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打造沿黄板块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努力在“四县”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永和新篇章!

  记者 安月琦

  图片由永和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