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一场场春风化雨、入脑入心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深植干群心间;
一篇篇聚焦发展、激扬奋进的新闻报道,生动展现城乡的蓬勃新貌;
一次次不啻微芒、积微成著的文明实践,汇聚造炬成阳的道德星辉;
一项项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旅活动,点亮百姓生活的“诗与远方”……
2024年,注定不平凡。这一年,临汾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始终紧扣中心任务,服务发展大局,以履职尽责的坚守、创新实干的激情,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汾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利文化条件,奏响了新时代临汾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理论武装
固本培元 凝心铸魂
思想是前进的旗帜,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切实以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力推动其在平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市域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
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年共集中学习24次,集中研讨12次。
我市还邀请尹烨、周鸿祎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专题辅导,为推动临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加持赋能。
通过庄严举办临汾解放日纪念活动、国庆升国旗仪式等主题学习活动,以及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列席旁听工作,进一步筑牢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
理论宣传入脑入心——
基层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是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2024年,我市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并组建市委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团,“百千万”四线宣讲团成员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赴基层开展高标准、接地气的宣讲。据统计,全市共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八次全会精神等基层宣讲5000多场,受众62万余人,推动党的好声音“语润万家”、声入人心。
理论研究有声有色——
一年来,全市社科理论工作者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围绕“三个努力成为”奋斗目标,积极撰写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取得丰硕成果。其中,4篇调研报告获得表彰奖励,尤其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宣讲的探索与思考》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调研成果一等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3篇理论文章在《山西日报》《前进》杂志刊发。“汲取新时代思想伟力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主题征文活动中,我市9篇文章入选,并被省委讲师团通报表扬。此外,《廉洁守初心 清风扬正气——临汾清廉故事精选100例》首发;在全省率先出版《临汾市扶贫志》《临汾市全面小康志》,为深入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舆论宣传
导向鲜明 昂扬奋进
讲好“临汾故事”,汇聚磅礴伟力,舆论宣传肩负重大使命。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式展示临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唱响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主基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闻宣传浓墨重彩——
围绕城市“双品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文旅融合发展、“冬季行动”等重点工作,我市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各级主流媒体,先后开辟“坐上飞的游临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等48个专题专栏,分主题、分领域推出《海报为什么这样红》《阳台上 月光下》等上百部融媒爆款,在中央主要媒体共刊(播)发各类新闻稿件2800余篇(条)。这些报道不仅展现出“临汾干部的样子”,更凝聚起“相信相信的力量”,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上下的奋进动力。
我市分别以“中国经济的下一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的下一程:塑造新动能 释放新活力”为主题,举办了第十届、第十一届新华网思客年会,钱文忠、郑永年等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纵论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为“热点临汾”高质量发展蓄势聚力。
网络宣传推陈出新——
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纪学习教育、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内容,我市网络媒体开设专题专栏86个,推送稿件972篇。开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山西行、“忠义天下”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开展了第二届“爱临汾·赢未来”正能量网络微视频创作大赛,征集微视频作品12679个,展播优秀作品152期458篇,阅读量102万……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网上网下的主旋律持续唱响。
社会宣传形成声势——
一年来,我市开展“祝福祖国”主题升国旗仪式等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有效营造出庄重、喜庆、热烈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农村地区送去知识与关怀,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与发展。
对外宣传亮点纷呈——
开展“文明的印记”海外网络大V探访活动,举办“台商台青走晋来”临汾专场文艺演出,《美丽中华行》栏目《寻根问祖 尧都临汾》在香港卫视播出,CGTN刊播壶口瀑布外宣报道,陶寺遗址博物馆以及小西天、广胜寺等景区在新华网海外版等媒体频频传播……一项项近悦远来的采访活动,一次次声名远播的外宣报道,在提升临汾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生动多彩的“临汾故事”吸引了海内外受众慕名而来。
融媒宣传质效提升——
2024年8月28日,“学习强国”临汾学习平台APP端正式上线。
围绕这一平台,我市高度重视宣传推广运用工作,积极开展“学习强国”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系列活动,举办“学习强国”临汾学习平台建设业务培训班,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指尖上的加油站”、离不了的“掌中宝”。
与此同时,“临汾随手拍”作为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网络问政平台,一年来共收到问政贴2068条,有效问政贴1297条,办结1126条,办结率86.81%,切实提升了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
核心价值观
立德润心 培根育人
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发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领域培育文明风尚,市民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精神文明建设特色鲜明——
2024年8月15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发布并号召广大市民积极践行“文明十小事”“健康十小事”“环保十小事”。
三个“十小事”的制定发布,既是落实“最初中国·文明临汾”十大专项行动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临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选择,为此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发宣传和推广方案,积极开展三个“十小事”“七进”宣传推广活动,使文明健康、低碳简约、绿色环保成为临汾最鲜明的标识,我市也由此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
我市聚焦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一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还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张榜、示范、引领、风采“四个行动”,构建“中心-所-站-点-岗”五级服务阵地,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和拓展。
公民道德建设传递新风——
培育道德沃土,共扬文明新风。一年来,我市积极推荐尧都区汾泽社区党委书记赵文菊、侯马市见义勇为外卖员郭文君、拾金不昧司机杨义民参加“中国好人”评选,临汾市第一小学学生陈瑞杰入选新一届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组织王荔等9名好人模范参加“中国好人榜发布式”及跨区宣讲交流;开展尊崇和礼遇好人模范活动。现在,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氛围愈发浓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之风吹遍平阳大地。
核心价值培育深耕厚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年来,我市组织承办第七届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发布仪式,以小切口展现大视野、小故事体现大情怀,拓宽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同时,通过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编印《移风易俗树新风》宣传手册,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60余场,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深化了移风易俗,树立了文明新风。
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深化——
激发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第九届“好基地讲好故事”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持续增强;“似火青春——八路军学兵队历史回顾展”的开展,为我市增添了新的红色标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布展提质升级,推荐尧都区烈士陵园、侯马晋国博物馆申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资金等举措,切实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文化强市建设
欣欣向荣 可圈可点
文化是根,根深则叶茂;文化是魂,魂立则业兴。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兴业,持续丰富优质文化供给,持续推进文旅融合步伐,推动我市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打造一条街、火爆一座城”,从民俗展示,到创意市集,再到特色展演……一年来,我市以“嗨在贡院街”为主题,成功举办9场系列文化活动,解锁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全新体验,业已成为展示临汾城市品质魅力的一张耀眼名片。
不止于此。临汾半程马拉松、第六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大槐树寻根问祖旅游季、七里峪森林音乐节、五洲同声唱黄河等60余项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阳台音乐会等系列文化活动的策划推出,不断赋予文旅新的表现形式,带动了业态焕新升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我市举办了“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揭牌和“跟着微短剧游临汾”启动仪式、“光影临汾·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推出《过年好之花馍馍与马卡龙》等一批精品微短剧,“微短剧之城”建设加速推进,为城市“双品质”建设注入新动能。
文化惠民用情用力——
丰富文化供给,赋能美好生活。一年来,我市举办“山西文学周·临汾篇”、首届西戎文学奖评选、全省乡土文化能人技艺大赛、第八届“梨花奖”戏曲票友大赛,组织开展“大美临汾——群众文化基层行”“送戏下乡”“惠民下乡”演出等活动,切实把“文化盛宴”送到了群众身边。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4852场、农村寄宿制学校电影放映3969场,覆盖2071个行政村、44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累计观影人数达100余万人。
文艺精品沁润人心——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一年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艺术为民,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线,创作出歌曲《相约临汾》、戏曲《精卫填海》等一大批叫得响的文艺精品。同时,我市举办了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展演等活动,高水平编写了《让文物说话——临汾文物大观》《晋国史研究》系列丛书,高品质出版了《看临汾》《晋国文化》杂志,“看临汾”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文化传承焕发新颜——
文化传承绵延历史文脉,文明接力铸就盛世荣光。一年来,我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低级别文物保护工作,继续实施文明守望工程,推进文化建筑认养工作。开展了《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戏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特别是陶寺遗址博物馆的盛大开馆,为生动展现陶寺遗址重要考古研究成果,进一步呈现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探究早期国家文明形态提供了重要平台。
文化产业成果丰硕——
文化赋能、以文兴业,频频亮相国内各大文博会的“临汾”,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产业活力。一年来,我市组团参加了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新疆喀什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额、融资额、签约额、展品销售额,均位居全省前列,翼城花鼓、霍州莺歌、吉县唢呐、乡宁民歌等临汾元素强力吸睛,大放异彩。
文旅融合深度推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市畅通文旅融合“经脉”,一年来举办了2024云丘山越野赛、“大吉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文化季”等文旅活动。举办“与辉同行”山西行临汾场活动,通过“直播带游”“直播带货”,让游客领略了大美临汾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推出“一眼万年看临汾”“游临汾·读历史”文物主题游径,吸引众多研学团、亲子团来临。特别是以《黑神话:悟空》热为契机,推出“跟着悟空游临汾”“鸟瞰临汾空中游”“十二古建打卡游”等主题旅游线路,带动了临汾文旅火爆出圈。
此外,“山西·临汾感悟晋南民宿之旅线路”还成功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文化交流成效显著——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一年来,我市坚持“请进来”,举办第六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大槐树寻根问祖旅游季系列文化活动等,让广大游客深度领略了“最初中国·文明临汾”的风采;坚持“走出去”,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往,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精心策划组织了2024年“印象临汾”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临汾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守正创新担使命,凝心聚力奏强音。2025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姿态,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和文化竞争力,继续为我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奋斗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汾篇章贡献力量。
记者 刘玉林 孙宗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