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失蜡法铸铜是一种独特精湛的技法,古老而神秘。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造。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失蜡法被一代代匠人传承和发扬,历久不衰,直到如今,失蜡法仍是常用的铸造技法之一。
11月24日,记者走进襄汾县汾城镇膏腴村古法铸铜技艺艺人路宽的工作室,揭开古法铸铜的神秘面纱。
据路宽介绍,从设计器型到脱蜡焙烧直至浇注打磨,整个流程有十几道工序,其中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尤其是在设计和制作石膏模型阶段,其大小、宽窄、薄厚都要靠手感和经验来把握,需要不断地修整再定型。
随后是沾浆,在蜡模表面敷以砂浆形成砂壳,表面涂上耐火材料,再加热烘烤使蜡模熔化流出,形成型腔。最后,向腔内浇注铜液,待其凝固即可。“到这一步,就得到了一个铜炉的毛坯,还需经过不断的打磨和抛光,才能使铜器散发出光泽。在砂轮和砂纸的打磨过程中,分寸和力度都要恰到好处,不然一件精美的铜香炉就有可能毁于一旦。”路宽说,经过粗磨、细磨、簪刻、腐蚀等工序,一件古色古香的铜香炉就做好了。
“我从小受家人影响,喜欢上了铸铜这门传统技艺。尤其是对铸铜香炉特别痴迷,每每拿上自己心仪的一把香炉,闭上眼睛就沉浸到它所带来的意境中。”路宽说,为了做一把精品,他经常是通宵达旦、反复试验……从设计草图到雕塑泥模,从模具焙烧到精铸打磨,经无数次修改,废而再立,只为梦中的那一抹惊鸿。
器物有形,匠心无涯。路宽说,既然选择了这门技艺,就会终其一生。他将用岁月书写自己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守,并要努力拂去这些古老技艺上的灰尘,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