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冯军龙:山核桃手艺人的指尖守望

2025-05-09 08:50: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推开隰县龙泉镇城川河西岸的一个农家小院的木门,一股淡淡的木屑香气扑面而来。走进院内,一个由几张旧桌子组成的工作台上,散落着形态各异的山核桃,有的被剖成薄片,有的被打磨得圆润光亮。今年55岁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核桃编织代表性传承人冯军龙正俯身在一张半成品的汽车坐垫前,手指灵活地穿梭于核桃片之间,如同在编织一首无声的田园诗。

  “这颗核桃来自十几里外的吕梁山,你看它的纹路像不像一幅山水画?”冯军龙拾起一枚核桃向记者展示,“这是去年秋季收的山核桃,壳质硬、花纹密,最适合做镶嵌式的工艺品。一颗经过刻刀剔掉果壳内侧的木质层,再以砂纸细细打磨后的山核桃已显露出山水画般的天然肌理。”在他手中,这些曾被当作柴火的野生山核桃,正经历着从“朽木”到艺术品的蜕变。选料、裁切、粘接、定型、打磨、抛光……经过20余道工序后,质朴的山核桃变身成为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山核桃编织工作台旁,42岁的残疾人学徒段小平正在给核桃切片。他告诉记者:“每个核桃要切成三四个薄片,一天最多处理200多个核桃。刚开始总切歪,现在闭着眼都能找准位置。”阳光透过窗户,在他手中的核桃上投下细密的光斑,那些天然形成的沟壑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大山的记忆。

  展示架上,汽车坐垫、拖鞋、艺术挂件等产品琳琅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40厘米高的山核桃花瓶,整个瓶身由1200多片核桃片拼接而成,通过核桃不同的剖面角度巧妙呈现了花瓶圆润的弧度,古朴典雅、玲珑剔透。“这类产品是根据客户的要求专门定制的,市场价值不菲。”冯军龙透露。

  在冯军龙家小院的洋槐树下,几名女工正给汽车坐垫穿线。43岁的贺五芳手指翻飞间,将一颗小小的山桃核编成铜钱图案。“以前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现在能在农闲时候,计件挣外快补贴家用,孩子的零花钱也有了。”她笑着说。

  在作品陈列室,一件件利用山核桃做成的生活用品格外醒目。“年轻人喜欢这种设计。”冯军龙的徒弟李雯一边展示着她的创新作品——蓝牙音箱外壳、手机支架和手机保护套一边说,“我们要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

  从小受爷爷影响,冯军龙一直没有停下对手工编织的追求,2000年,他从原单位辞职专门搞山核桃相关产品的制作和开发。自2013年他成立工作室以来,已有60多名周边村民在此就业,其中残疾人占比超三成。冯军龙介绍,目前他的山核桃产品已经在深圳市场销售稳定,正在向太原、临汾等周边县市各景区铺开,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古往今来,野山核桃被许多民间艺人作为制作艺术品的上等材料。多年来的摸索、尝试、创新让冯军龙对山核桃工艺品的喜欢变成了一种执着,他用一双巧手让这项民间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隰县的山核桃手工编织以“一核一世界”的独特姿态,诠释着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价值。

  记者 郝海军 王梓轩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