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轮椅"转动"命运齿轮 自强绽放生命姿态

2024-10-09 09:39: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最初中国·文明临汾”十大专项行动过程中,洪洞县龙马乡龙马村一对特殊的小面馆夫妇,用小事和善举践行着传统美德,也感染着身边无数人……

轮椅“转动”命运齿轮 自强绽放生命姿态

  临汾新闻网讯 他因病致残,右腿不幸截肢,终身坐在了轮椅上;她不离不弃,与丈夫开小饭馆,挣钱还债,为家庭和孩子撑起了未来和希望。他们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苦,和睦乡邻,诚信经营,并用自强不息赢得了众多顾客和乡邻的赞扬和好评。

  自强伴随平凡的生活

  金秋时节,走进洪洞县龙马乡龙马村的集市上,一处并不起眼的小饭馆因门前摆放着的各种花儿而引人注目。在这家名为“来一碗”的饭馆内,冯建英夫妇正忙碌着午饭期间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饭店的厨房里,冯建英将水热好后灌满一个个暖瓶,随后将两个暖瓶放在轮圈前边,一手护着暖瓶,一手滚动轮椅,一趟趟地“运送”到饭馆的前台。在厨房里,冯建英要干的活儿很多:择菜、洗菜、切菜、切肉、炸蒜、炸酥肉、炸豆腐……虽然坐着轮椅,但是动作麻利。

  “一条腿无法动,一条腿被截肢,这辈子已经离不开轮椅了。”冯建英说,“虽然腿没了,但是手还可以动,我把这个小饭馆当作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

  今年44岁的冯建英是永和县乾坤湾乡前河村人,初中毕业后他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在饭店洗过碗、当过帮厨,在石料厂当过小工,在工地搬运过砂石。为了增加收入,他学习驾驶技术,在市区当过出租车司机,在企业当过大车司机。少小离家,他养成了自立自强的性格。

  冯建英与妻子乔俊丽相识于蒲县一家洗煤厂。工作期间,冯建英为大车司机,在开车的同时,他还自学修车。为了修好车,无论是三伏天的大中午,还是天寒地冻的冬夜,冯建英不怕辛苦,钻进车底下,不知疲倦,直到修好为止。

  “他人实在、勤快,而且还有一股子不服输、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拼劲。”乔俊丽说,“虽然他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我觉得,人要有志气,只要两人好好努力,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有情人终成眷属。冯建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乔俊丽。2004年1月,两人走进婚姻殿堂,携手开始了共同憧憬的美好生活。

  令冯建英夫妇都没想到的是,婚后的幸福时光那么短暂。短短的三年后,冯建英因为腿疼住院并被确诊为脉管炎。

  相知诠释坚贞的誓言

  无论贫穷富贵,无论风雨疾病,永远不离不弃,你愿意吗?……

  婚礼上,在司仪程序化的主持词里,乔俊丽说出“愿意”的时候,她已将此当作了二人终身相守的誓言。在冯建英生病的日子里,乔俊丽拿出积蓄看病,积蓄花完了向亲戚朋友借钱,听说哪里有好医院好大夫,她都义无反顾地陪丈夫去看去试。“既然走到了一起,就要风雨同舟,一起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乔俊丽说,“建英生病快20年了,不仅无法干活,没有收入,看病还需要陪伴和花钱,但是不论命运怎么安排,我相信努力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2007年下半年,冯建英感到腿部疼痛,再后来走路吃力。当年,在太原一家医院,冯建英被确诊为脉管炎。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血管疾病,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后果,许多人都有所了解。得知诊断结果后,一家人都为他们发愁,走进婚姻没多久,就跌入了病痛的“泥潭”。

  “有病咱就看!”在乔俊丽坚定的支持下,冯建英开始了东奔西跑的看病历程。经过连续数年的奔波,终于得到有效的治疗。

  “2010年康复后,妻子和家里人都劝我休息,但是家里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中还有各类开支,我自己也闲不住。”冯建英说,“感觉身体没啥问题了,我就又联系了开大车的工作,没想到2014年又复发了。”

  这次复发病情非常严重。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冯建英前往陕西榆林、山东济宁等地开始治疗。五六年时间,左腿有所好转,一直没啥大问题的右腿却突然发病,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2020年6月,万般无奈之下,冯建英做了截肢手术。

  30余万元的债务,沉沉地压在了冯建英的肩头,想到眼前的境况和以后的日子,他在哀叹声中一直闷闷不乐。

  “不怕,有我呢,病好了咱们再找点活儿,有啥我给咱担着。”乔俊丽说,“当时,丈夫右腿截肢了,左腿还在恢复中,不希望他有负担,只希望他早点康复,有个残疾但健康的身体。”

  在乔俊丽的鼓励中,冯建英的伤口逐渐愈合。一家人也从愁眉不展中迎来了难得的笑容。

  饭馆重启幸福的开始

  “没有炒菜,面食只有饸饹和饺子,菜有素拼和肉拼。量大、家常就是我们的特色。”乔俊丽介绍,“顾客主要是本村和周边人,还有外地来这里务工人员,收入不多,但能维持生活,减轻家庭负担。”

  乔俊丽家中有一个小笔记本,本上有一大串名字和不同的数字,上面记录的是丈夫看病期间的亲戚朋友的借款和“捐款”。

  “有的亲戚朋友说不要了,我理解他们是看着我们家庭困难。”乔俊丽说,“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有了就要一点点还。”

  2022年2月,在乔俊丽的张罗下,起名为“来一碗”的小饭馆在喜迎新春到来的脚步声中开张了。

  乔俊丽的哥哥开过饭店,她曾在哥哥的饭店里帮忙数年。在饭店工作期间,她不仅洗锅、洗碗,还学会了油炸酥肉、制作汤料、包饺子、煮饸饹面等厨艺。

  每天早上7:00,冯建英夫妇来到店里开始各项准备工作。中午11:00左右,顾客陆续前来吃饭。这时候,冯建英又从后厨来到煮面的大锅前,帮忙压面条、煮面条等。乔俊丽给顾客端饭、倒茶。

  勤快的夫妻俩把饭店打理得井井有条,饭馆的忙碌让他们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诚信绽放生命的姿态

  文竹、茉莉、吊兰、多肉、燕子掌、金钱草、金枝玉叶……饭馆门口的台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儿。不同的花儿,随着时间节令,在属于自己绽放的时节次第盛开,飘着淡淡的花香,装扮着这家因诚信和拾金不昧而广受好评的小饭馆。

  “人给花儿浇水,花儿报人以五颜六色的花朵和清香。”冯建英说,“经营饭馆也一样,我们诚信经营,妥善保管并交还顾客落下的财物,这既是我们做人的本分,也是社会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乔俊丽喜欢花儿,也喜欢养花。冯建英爱屋及乌,时间久了,夫妻二人都把花儿当成了朋友和孩子。春夏时节,花儿赶趟似的一簇簇盛开,时常吸引不少顾客和路人前来观看和拍照,店里店外就充满了欢声笑语。时间久了,不少人都知道了冯建英夫妇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和诚信为人的经营事迹。

  “我喜欢文竹,它看似文文弱弱,但却有竹子一样的品格和精神。嫩黄的新芽从花盆破土而出后,不几天就会长成一根根笔直向上的枝干,随后左右两侧交叉生长出云梯一样的小枝。”乔俊丽看着生长旺盛的文竹说,“文竹一年四季常绿,别人都说它象征着永恒,在我的眼里,文竹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传递给我和睦相邻、与人为善等道理。”

  “今年4月份,顾客落下一个鼓囊囊的钱包,我随后收起来放到前台,等待顾客来拿。”冯建英说,“顾客托对面超市老板找到店里,告知我包里有10000多元钱和各类银行卡,我回复店里有包,包里有啥不知道,晚上顾客过来拿到钱包,看到包里原封未动,特别感激。”

  一件小事,感动无数人。听说冯建英夫妇自强不息和拾金不昧的故事后,还有部分外地朋友专门驾车前来照顾生意。

  “饭店虽然不大,也没有炒菜,但是干净卫生,是平常人都能喜欢的家常口味。”前来吃饭的李女士介绍,“两口子人也特别好,顾客的钱、物品落到饭店,他们都会收起来,原封不动地还给顾客。”

  鲜花在风雨中盛开美丽,生命在奋斗中绽放精彩。经过了众多生活的磨难,冯建英夫妻用自强不息为一个家庭撑起了希望。在一件小小的饭馆里,他们用诚信和拾金不昧的精神为身边人树立了好榜样。

  记者 张春茂 白 洁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