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晨曦初露,公交车驶出站台,载起一城烟火;夜色阑珊,末班车碾过星辉,盛满一路温情。在临汾,公交车不仅是市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更像是移动的文明窗口。从司机们习以为常的暖心善举,到满城百姓的交口称赞,临汾公交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让文明之花在十米车厢悄然绽放,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凡人小事,攒起城市的满满暖意
行走在临汾大街小巷,不时会看到大小不一、外观独特、设计新颖的主题公交车穿城而过。而在这些方寸车厢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助人为乐的暖心故事。这些看似平凡的善举,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这座城市文明的暖流。
3月26日7时40分,“95后”公交车司机仝伊梦驾驶5路公交车行至解放东路立交桥站,一名身着校服的小女孩上车询问:“阿姨,这趟车到市人民医院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孩子安静落座。车辆抵达市人民医院站时,仝伊梦提醒下车,却见孩子红着眼眶走来,哽咽着说:“阿姨,我坐错车了,我要去市中心医院站,上学就要迟到了。”此时已是8点08分,仝伊梦毫不犹豫将车稳稳停靠在站台,征得乘客同意后,迅速下车拦了一辆出租车,提前垫付了8元车费,细心叮嘱司机尽快送孩子到校,并转身安慰孩子别着急。这温暖一幕被热心乘客拍下发至朋友圈,引来众多网友点赞。面对赞誉,仝伊梦朴实地说:“这都是应该做的,换作谁都会出手相助,这是咱临汾人骨子里的善良。”
6月27日暮色渐浓,7路公交车司机史常斌驾驶末班车行至解放西路工贸站,11岁的郭轩博登车后丝毫未察觉车辆行驶方向与家的方向相反。直到抵达终点站,孩子才发现不对劲,急得带着哭腔给家长打电话。得知孩子所处位置离家较远,史常斌主动接过电话说:“您别跑了,我顺路把孩子送回去。”随后,他驾驶私家车将孩子安全送到家长身边。面对再三感谢,史常斌笑着说“这是举手之劳的事!”后来家长经多方打听才得知,史常斌的家在相反方向,所谓“顺路”,是他特意绕道的“善意谎言”。
2路公交车司机王志平还曾在行车途中经历一场“生死时速”。当日王志平开车行至汾河路口站,一位老人上车时,王志平见其脸色不佳,特意安排他坐在车厢前面靠窗位置。行驶没多久,车厢内传来乘客呼喊:“司机,这位老人好像不舒服!”王志平从后视镜看到老人脸色难看,身体不断往下滑,立即将车安全停靠在路边,快步跑到老人身边,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向公司领导汇报情况。短短5分钟后,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其间,王志平遵照120医护人员指示,始终紧紧守护着老人。急救人员赶到后,在车厢这个临时“急救室”展开施救,测血压、量脉搏、连接呼吸机,情况一度十分紧急。王志平的心揪成一团,直到老人被抬上救护车,并协助其他乘客换乘后才稍稍松了口气。当趟车次结束后,王志平第一时间致电了解情况,得知老人已脱离危险,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其实,在临汾,公交车司机的这些凡人善举每天都在发生,也在市民和朋友圈中广为流传。如9路公交车司机刘元斌背起腿脚不便乘客的视频,被网友纷纷点赞。20路公交车女司机李云霞常以“公主抱”帮助下车困难的乘客,被网友亲切称为“最美女汉子”。时常有市民主动找到临汾公交公司、当地媒体送上感谢信,要求表彰和宣传某某路公交车司机……
据临汾公交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全年服务乘客超5000万人次,优质服务满意率达99.85%,收到表扬信件和锦旗近百件,司机做好事达2200余件。
车厢虽小,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这些发生在十米空间里的“小事”,既彰显着公交人的文明素养,又勾勒出文明临汾的幸福图景,让这座城市的温度触手可及。
匠心服务,撑起民生的稳稳幸福
“您好,欢迎乘车!”清晨的阳光刚漫进车窗,这句带着笑意的问候已先一步抵达——这是临汾公交给每位乘客的第一份温暖。临汾公交公司以“让出行有温度、让服务有深度”为目标,将文明建设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让方寸车厢成为传递尧都文明、彰显临汾魅力的生动载体,为这座“华夏第一都”注入了流动的文明活力。
服务的温度,藏在对细节的打磨里。临汾公交公司用责任做公益、用感恩做优服,将空乘化服务标准引入城市公交,结合实际全面推行优质服务75条考核标准,从安全操作到个人形象,从服务手势到情绪管控,条条框框里装的都是对乘客的用心。司乘人员不仅要练熟服务技巧,更得练就应对突发状况的“硬功夫”。
要让服务“达标”,先让能力“在线”。2018年起,临汾公交公司每半年就给全员“充电”:请空乘老师教礼仪,邀乘务长传经验,聘请专业老师对员工进行急救、减压知识培训。更把多年实践凝练成《临汾公交安全服务标准规范》,规范了包含驾驶员安全运行、车厢环境服务、司乘人员着装及仪容仪表、司乘人员服务语言等六大类事项,其中服务类51条、安全类24条,共计75条细项。2020年,这一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被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成为本地服务行业的鲜活样本。
服务好不好,乘客说了算。为让优质服务不打折扣,临汾公交公司每月都会对各分公司采取优服目标测评:在站点、车厢发测评表,结果直接和管理人员工资、晋升挂钩。这股较真的劲还真没白费:8年来,临汾公交的司乘人员与乘客之间没有发生过一起服务纠纷、没有一起投诉,市民对公交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9%以上,这样的成绩在公交行业并不多见。
墙上的字,早成了大家心里的秤。“优服是公交的使命”“在优服中享受幸福”“优质服务是企业生存之根”……临汾公交公司楼道里的宣传语,不是摆设,是每个公交人每天的行动指南,融进了开关车门的力度里,藏在了回答问询的语气中,体现在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里。
流动的车厢,载着司乘人员的温情,更载着沉甸甸的荣誉。如今的临汾公交,已成了城市的“移动名片”:从山西首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到10路车队两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再到公司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2023年更摘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桂冠——每一份荣誉,都是对“用心服务”的最好加冕。
携手共建,拼出文明的崭新图景
车厢里的美德善行,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层层涟漪不断向外扩散,激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细细探寻临汾公交的文明密码。记者发现,这不仅是企业对服务品质的持续打磨,更是全市上下共同价值追求的生动实践,是“爱临汾·赢未来”城市精神的鲜活注脚。
在临汾,文明创建并不是“独角戏”,而是市委、市政府引领下的全民“大合唱”,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是一曲浸润城市肌理的温情乐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文明临汾建设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点工作,坚持“一把手”推进、“一盘棋”实施,专门成立了创建文明城市领导组,靶向破解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城乡联动、一体推进”的科学策略,全域文明水平持续跃升,为城市文明建设筑牢了坚实根基。
2024年5月,我市启动“最初中国·文明临汾”十大专项行动,围绕“文明涵育·书香临汾”“文明育人·德育先行”“文明行为·从我做起”“文明出行·安全常伴”等行动,引导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厚植道德基础、树立法治观念、养成文明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双品质”建设同步提升。同年8月,我市多部门又联合发布“最初中国·文明临汾”“三个十小事”(“文明十小事”“健康十小事”“环保十小事”),从言语文明到行为文明,再到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30个小细节进行规范,让抽象的文明准则化作可触可感的行为标尺,让文明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一个细胞。
政府的“有形之手”与群众的“自发之力”同频发力,催生了无数动人场景。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成为自觉;居民楼里,邻里相助的温情每天上演;大街小巷,“红马甲”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城市名片;商户店铺里,童叟无欺的诚信经营蔚然成风……这些微光照亮的文明图景,正是临汾最灵动的表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临汾的文明温度,藏在十米车厢的方寸之间,更写在全城共建的实践里。从文明公交品牌的持续打造,到“最初中国·文明临汾”十大专项行动对历史文化的创新传承,再到“三个十小事”对日常习惯的细致培育,临汾以机制创新激活全民参与的热情,让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愈发浓厚,正如街头巷尾不断生长的善意,在岁月流转中焕发着持久的活力,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稳步前行。
记者 荀丹薇 赵 俊 王 凯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