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这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就是因为轻信了微信里‘熟人’的借钱请求,几分钟内就被骗走了两万块!”近日,在尧都区解放路街道平阳社区活动中心,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正指着投影幕布上的画面向居民讲解网络安全案例——这场“践行‘三个十小事’暨‘文明实践+网络清朗’主题活动”以接地气的方式敲响网络安全警钟。
活动开场,一段剪辑紧凑的短视频便吸引了全场目光。视频中有人因泄露手机号被骚扰电话 “轰炸”、点击陌生链接导致银行卡被盗刷……这段视频不仅让原本有些喧闹的现场迅速安静下来,更让居民们直观感受到网络安全风险就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接下来咱们分四部分聊,先说说啥是网络安全,再讲讲哪些行为会让咱们‘踩坑’……”宣讲人员没有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拉家常”的方式展开讲解。讲到“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时,她举起手机模拟场景:“比如收到‘免费领鸡蛋’链接,点进去要填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这就是在给不法分子‘送信息’!”
“我前阵子就遇到过!”“幸亏没填,现在想想真后怕!”……现场变成了热闹的“安全经验交流会”。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防范意识悄然扎根。
“大家觉得,收到陌生短信说‘中了大奖’,该怎么办?”活动尾声的问答环节,宣讲人员抛出问题,居民们争相举手。“不能信!肯定是骗钱的!”“不点链接,直接删掉!”看着大家踊跃回答,宣讲人员补充道:“大家说得都对,记住‘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信息、不传播未经核实的内容、不沉迷虚拟网络,就能避开不少坑!”现场响起阵阵掌声,不少居民还把“三不原则”记在了笔记本上。“以前总觉得网络诈骗离自己远,今天听了才知道,危险可能就在手机里!”活动结束后,居民王阿姨拿着社区发放的网络安全手册说。
平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杜林溢表示,接下来会继续联合志愿力量,把这类实用活动办下去,让居民们学会用理性态度面对网络信息,真正让文明理念融入生活,将践行“三个十小事”落到实处。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