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热忱绘就“志愿红” 服务点亮文化行

2025-10-11 08:38: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国庆中秋假期的市博物馆,在络绎不绝的游客中,一抹抹醒目的“志愿红”格外亮眼。他们积极践行“三个十小事”,以热忱为笔、以服务为墨,在各个角落书写着温暖与担当,让每一位来临汾的游客感到安心与惬意。

  10月5日上午9时,市博物馆正式开馆,志愿者们早已提前抵达岗位,用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首批游客。入口处的队伍旁,他们和馆内工作人员化身“秩序守护者”,一遍遍解答游客关于入馆流程的疑问,并协助游客有序刷二维码或身份证进馆,用清晰的讲解和热情的服务化解了每一份困惑。

  步入馆内,安检口前的志愿者则成了“安全把关人”。他们面带微笑,温和地提醒每一位游客:“您好,麻烦将随身的背包过一下安检,打火机放入这边框子里。”“您的水杯请拿好,贵重物品记得随身携带。”一句句贴心的叮嘱,一个个细致的动作,不仅筑牢了博物馆的安全防线,更让游客感受到如家人般的关怀。

  “您好,我这行李箱太重了,能帮忙存一下吗?”“请问有没有充电宝?”……服务台前,是志愿者们另一个忙碌的“战场”。面对游客们五花八门的需求,他们总是面带微笑、从容应对。存取物品时,他们仔细核对信息,反复确认。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用贴心的服务,为游客解决每一个“后顾之忧”。

  当游客们驻足于珍贵的文物前,好奇地探寻背后的历史故事时,志愿者讲解员早已做好准备。他们化身“文化传递者”,用生动的语言将尘封的历史唤醒:“大家眼前这件青铜器,是西周时期的,它的纹饰精美绝伦,腹部的饕餮纹既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也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讲解过程中,他们配合手势指引文物细节,遇到游客提出的疑问,都能娓娓道来,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有小朋友好奇地问“这个陶罐是用来装什么的呀”,志愿者便弯下身子,用孩童易懂的语言解释:“这是古人用来储存粮食的陶罐,就像我们现在家里的米缸一样,是不是很神奇?”亲切的互动,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

  在博物馆的展厅角落等热门拍照点,还有一群“摄影小助手”。看到游客们举着手机寻找最佳角度,或是想要拍摄全家福却无人帮忙时,志愿者们主动上前提供帮助,仔细调整角度、确认构图,然后按下快门,定格下游客们与文物同框的快乐瞬间。拍完后,他们还会主动查看照片效果:“您看这张怎么样?如果不满意,咱们可以再拍几张。”一张张充满笑意的照片,不仅记录了游客的假日文博之旅,更承载着志愿者们的暖心服务。

  在外地上学的临汾籍大学生咸麟娜回到临汾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此次志愿服务,她说:“虽然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但听到游客们感谢的话语,内心感到非常温暖。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不仅能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也能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临汾的热情。”

  从开馆到闭馆,志愿者们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博物馆的各个角落。他们或许会因为反复讲解而声音沙哑,或许会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腿脚酸痛,但当看到游客们满意的笑容,听到一句句“谢谢”“辛苦了”,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他们用行动让“文明十小事”落地开花,让“志愿红”成为节日期间市博物馆最动人的色彩,也让每一位游客在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更体会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善意。

  记者 闫 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