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加油!再调整一下绳结的松紧度!”“电极片要贴在正确位置。”……近日,尧都区志愿者联合会携手壹基金生存训练营在尧都区兵站路小学开展“教会儿童自救,提高生存能力”主题活动,聚焦儿童青少年应急自护技能培养,通过沉浸式体验、情景化教学,帮助孩子们掌握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争取救援时间”的关键能力。
活动现场,在“千斤顶抬升”体验区,志愿者一边演示操作方法一边叮嘱注意事项。五年级(2)班的张同学蹲在模拟重物下,双手紧握千斤顶手柄缓慢发力,当看到“重物”被成功抬起时,他兴奋地喊道:“原来只要掌握技巧,我们也能撬动这么重的东西,遇到危险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毛毯担架计时赛开始!”随着发令声落下,四年级(1)班四名学生迅速围拢过来,分工明确、依次操作。“快,把毛毯的边角折起来固定好,不然伤员会掉下来!”经过反复尝试,他们终于在2分30秒内完成了担架制作。
在“AED使用”体验区,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模拟除颤仪操作步骤,并在模拟人身上演示粘贴位置,“右锁骨下方贴一片,左胸外侧贴一片,千万不能贴反。”三年级李同学认真地跟着步骤操作,当听到“除颤成功”的提示音时高兴地跳了起来。此外,“家具防倾倒”体验区、“绳结大比拼”和“海姆立克急救法”体验区也人气爆棚。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用L型支架固定家具,学习八字结、双套结的打法,掌握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处理方法。
尧都区志愿者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生存训练营是践行“三个十小事”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做中学、玩中学”的方式,打破传统安全教育的单向输出模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同时,带动家庭和社区共同提升安全意识,构建“儿童-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
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拿着“安全小卫士”证书合影留念,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场充满意义的生存训练营,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应急技能,更让“三个十小事”的民生温度传递到了每个家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把坚实的“安全伞”。
记者 潘华玲 白洁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