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玉米收割后种牛蒡,小麦种植时套种辣椒……在曲沃县里村镇新定村,一处“粮”“药”“菜”共生的种植基地打造出非同凡响的种植“新模式”:“粮药轮茬”“粮菜间作”实现了同一块农田既种粮食也种蔬菜还种中药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户收益。
8月中旬,火热的温度下是一幅更火热的耕种图景:农户们正在一片辣椒地里除草、管护,忙得不亦乐乎。
“这片地在种植辣椒之前是种的小麦,这次辣椒成熟后,我们就继续第二轮种植粮食。”新定村村委会副主任孔建伟说。
近年来,里村镇按照曲沃县委、县政府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水浇地和土质特点,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新定村为重要示范点,在宜机化改造的基础上将土地整理,积极引进专业合作社发展粮药、粮菜间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实现“一地双收”,粮食、药材、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紧跟上级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创新,遇到问题时向科技要答案,真正实现高效种田。”孔建伟表示,在玉米地轮茬种中药材,在小麦地间作种植辣椒,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能提高农户收益。
技术员张金河说:“这里的‘粮药轮茬’主要种植牛蒡,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瘀、活血等效用。牛蒡和玉米轮茬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光照、空气、水肥和热量等自然资源,发挥边际效应和植物间的互利作用,减少水分蒸发,控制因杂草生长而给农作物带来的病虫危害,以达到粮、药双丰收的目的。因此,‘粮药轮茬’模式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村民董占武说:“现在村里基地的示范带动性很强,跟着村里发展的路子走,庄稼地的收益肯定是一年赛过一年。”
孔建伟介绍,他们通过采用最先进的“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节水高产增效省工。这项技术在滴灌的基础上结合了覆膜种植技术,有效减少蒸发,更好地锁住地标水分,实现300余米超长铺调距离,省水、省肥30%,省工40%,增产28%。
400亩的种植基地为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提供了平台。张金河说:“现在基地每年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村民不出村就能有活儿干,同时还能跟着学技术,回头把自家田里的效益也提上去。”
目前,里村镇新定村在种植基地实施了高效节水项目,可带动周边乡村节水面积千余亩,有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效益,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这里近千亩土地上的各种粮、菜、药长势正盛,为村民致富增收孕育了新的希望。下一步,里村镇将以新定村“粮药轮茬”“粮菜间作”模式为示范,用一株株“绿色生命”托举起村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
记者 祁 欣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