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拔除枝蔓,挖出红薯,精心分拣……在村民的细心操作下,一垄垄形态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
眼下进入红薯收获的季节,在襄汾县南辛店乡西徐村的红薯地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红薯不仅是他们辛勤付出的成果,更是他们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西徐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村。在村民徐树庭的红薯地里,绿油油的秧苗铺满了整块田地。徐树庭弯下身子手脚麻利地将地垄上的薯秧拔掉后,拿起一边的铁锨顺着地垄一下一下地挖下去,一个个色泽鲜亮的红薯就从地底被挖了出来。
“我自己种了2亩8分地的红薯,亩产能达到1500公斤,亩收入6000多元。”徐树庭说,这个时间段的红薯吃起来又干又绵,很受消费者欢迎,隔几天他就会从田里挖出一些进行销售。
徐树庭种植红薯已有20多年,从刚开始销路不畅,到如今供不应求,徐树庭充满着感激:“正是在西徐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才打出了‘西徐红’品牌,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要想种植好红薯,土壤是关键。西徐村土地属于沙质土,具有土质疏松、通气良好的优势,十分有利于红薯的生长和成型,而且长成的红薯具有干绵香甜的特点,深受市场欢迎。西徐村党支部书记徐红拴抓住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并在2017年注册成立了襄汾县更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把西徐村的红薯推广出去,徐红拴把红薯送给外地的朋友、老乡,慢慢为西徐村的红薯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人们纷纷慕名购买,或通过电话、网络订购,每年一到红薯采挖季便订单不断。
随着销路的打通,徐红拴更加注重红薯的产量和质量,为此,他经常和村民外出考察,找寻适合的品种。“由于种植红薯的土地,在种植2至3年后,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必须更换新的品种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徐红拴说,今年种植的红薯就是新品种,相比之前,每亩地的产量能够增加1000公斤左右。
走进徐红拴家,院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筐筐红薯。只见工人们把一个个丰硕饱满的红薯进行分拣,套好网套后仔细地摆放在礼品盒中,再进行封盒、贴好快递单号,随后送往快递站发往全国各地。
“这段时间每天都会收到百余单的订货,真是供不应求。这些都是今天要送到快递站的订单,总共100余单。”徐红拴说,这个时候的红薯吃起来比较香甜,采挖时间一直能持续到11月底。
如今,在徐红拴的带领下,该村每年的红薯种植规模都在300亩以上,带动了百余户村民参与到种植之中,打开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大门。“我们要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将‘小红薯’做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徐红拴说。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