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纪实

2025-09-11 08:54: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一列满载本地中药材的班列,缓缓驶出山西陆港国际口岸园区,刚好与一列满载铁矿石的班列擦肩而过;

  一位大货车司机在山西兴荣供应链有限公司内,通过网络货运平台成功接到一单货运生意;

  一队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为了强化运输服务保障,深入一家物流企业开展入企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我市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断提升全市现代流通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在加强规划引领,启动“十五五”物流发展规划、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前期工作的同时,通过健全物流网络体系、提升物流发展质效、强化支持保障等工作,让物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网络更“畅”。

  多线并进

  打通物流网络“大动脉”

  8月19日一大早,山西陆港国际口岸园区里,伴随着一阵悠长的汽笛声,满载铜精矿的列车缓缓驶入园区;大型物流车辆往来穿梭,各类装卸设备忙碌不停,数条铁路专用线装卸、运输顺畅高效,一片繁忙的运输景象……

  山西陆港综保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综保建投)是一家以服务生产型企业的综合服务商,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线上线下”科技手段,以集运、集采、集销等集约化模式,有效降低企业购销成本,缩短供应链条,助力企业直面终端市场。

  该公司作为临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晋冀鲁豫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的建设运行主体,投资建有我省四大公共平台之一的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和全国最大具备复合功能的山西陆港国际口岸园区,拥有铁道部批准的10.09公里长的6条万吨大列专用线以及集装箱专办站,并毗邻华北最大的侯马北铁路货运编组,是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批准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是全国首家叠加保税物流中心功能的“转场检验”试点。

  在国家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的背景下,综保建投聚焦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晋冀鲁豫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建设,目前已常态化开行园区至沿海多个港口及内陆边境口岸的铁路循环运输大列、“铁海快线”、“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循环班列、国际联运班列、中欧中亚及回程班列等,提供支线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以侯马北站综保建投专用线为中心,将我市发往港口的货物在内陆港园区进行集散,通过“重进重出”的循环运输、多式联运等多种方式的“绿色运输”,再将港口运送至临汾地区的货物运输至内陆港园区,降低物流成本,有效解决了公路运输带来的污染排放、资源浪费、运输时效增加等问题。

  “我们实现了国内、省内、市内的物流枢纽,形成很好的从干支线运输到仓配环节的整个协同和资源共享。利用临汾枢纽面向国内、国际进行产品辐射,加快区域产业规模扩张,支撑建设具有临汾特色的国家物流枢纽经济产业区,将临汾枢纽打造成晋南枢纽经济发展新引擎,为晋冀鲁豫地区的物流联动与经济协同注入新活力。”综保建投相关负责人说。

  自我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统筹发力,不断健全物流网络体系。在公路、铁路及物流节点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依托骨干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机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龙头,综合型物流园区为核心,专业型物流节点为骨干,县(市、区)物流中心为保障,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逐步构建起内外联通、贯通城乡、产销衔接、高效顺畅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多措并举

  算清物流成本“实惠账”

  8月20日下午,在山西兴荣供应链有限公司,货车司机秦延伟轮休结束,精神抖擞地登上货车。不过,他上车之后并不着急出发,而是拿出手机,点开了一个软件。

  “业务还不少,有河南的,还有陕西的!”秦延伟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软件上快速“点单”。不一会,看到手机屏幕上显示“接单成功”的信息后,他这才启动汽车,开始新一轮的货运之行。

  原来,秦延伟在出发前,通过该公司研发的软件,利用网络货运平台,挑选合适的“业务”。他高兴地说:“通过数据,我可以远程接单。对于我们货车司机来说,不‘空驶’就是节省经营成本,就是最大的降本增效。”

  山西兴荣供应链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大型物流企业,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创新合作模式与技术应用,大力运用数字技术,通过研发网络货运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整合与共享,为“降本”和“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降本”方面,该网络货运平台可根据我市“K”字型公铁网络、低空物流布局,自动匹配最优运输路线。另外,通过大数据分析车辆油耗、维修周期,还能提前规划保养,减少半路抛锚的额外支出。

  在“增效”方面,该网络货运平台能实时同步货物位置、装卸进度,针对市区配送,还会提醒司机,智能避开高峰路段,明显提升货物的周转效率。

  “通过数据赋能,实现了订单的快速匹配及运输路径的科学规划,在帮助企业控制物流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了运输链路,提升了生产效率。”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平台系统和本地物流园区、仓储中心的数据互通工作,让整个供应链更顺畅。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数智赋能物流,持续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应用,鼓励工矿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平台深化交流合作,通过发展网络货运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车、货、仓等资源集成共享,有效降低空载率,为物流业“降本”和“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持。

  今年以来,随着全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的有序推进,我市还在降低铁路运输成本、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提升寄递物流水平等工作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物流发展质效,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

  多点支撑

  保障物流业务“加速跑”

  8月21日上午,在市区神刘超限检测站内,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正在对过往货运车辆进行治超检查。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围绕我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违法超限超载专项治理工作,通过日常路面巡查、源头执法检查、打击短途及“百吨王”超限超载等专项执法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543人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277起(教育放行或责令整改244起,立案查处33起),切实筑牢了道路运输安全防线,持续强化运输服务保障。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我市在强化支持保障方面下了“大功夫”。

  在强化运输服务保障上,一方面,落实道路货运企业“一件事”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推广普通道路运输车辆网上年审,从业资格业务全程网办,实现申请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另一方面,深入推进货车违法超限超载治理,依法加大对货运车辆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行为打击力度。与此同时,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

  在强化财税金融支持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交通物流、粮食仓储、冷链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资金。同时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推出“运费贷”、应收账款质押等金融产品。截至7月末,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领域贷款余额236.9亿元,较年初增加2.7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分别在物流用地、行业统筹指导等方面持续做好强化支持保障,积极营造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良好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下一步,我市将推进晋冀鲁豫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持续完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稳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老旧柴油货车报废更新和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新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推进快递与农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无人车与智能分拣设备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省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部署要求,以加快建设临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为抓手,健全完善物流网络,优化全市运输结构,大力推进数智赋能,将现代流通业打造为全市支柱型产业,为奋力谱写平阳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强有力支撑。

  记者 贺军泽 杨全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