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才工作纪实

2025-10-27 08:47: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长春专场宣介会现场热闹非凡。

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临汾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汤蕊博士会同呼吸科、皮肤科、耳鼻喉科进行MDT会诊。

重点合作高校专家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实习实训大学生、在临博士三支人才队伍在临汾市参加“智汇山西”专家人才夏令营活动,广受好评。

  临汾新闻网讯 人才是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近年来,临汾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三个努力成为”发展定位,围绕突出抓好“四种经济”、发展“5+1”类产业、实施六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一个个务实举措交织成一幅人才驱动的创新图景,见证着临汾这座千年古都塑造优良人才发展环境的生动实践。三晋大地上,临汾市正以蓬勃之姿奏响“才聚临汾·智赢未来”的激昂乐章,为奋力谱写平阳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释放人才效能: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回望过去五年,一组组鲜活数字、一个个亮点工作,都印证着临汾市人才工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坚实脚步。

  人才规模持续壮大。五年来,全市人才认定规模总量达到4.8万人,高层次人才占全市人才资源总量比重持续提升。柔性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技师以上等级高层次人才890名,特别是引进“长江学者”3名、“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岐黄学者”1名、“未来女科学家”1名,各类人才在“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环境中释放出磅礴力量。

  人才政策更加完善。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围绕省“1+N”人才政策体系,突出临汾特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快制定完善我市“1+N”人才政策体系,让更多人才享受政策红利。

  人才效能逐步释放。以深化校地合作为抓手,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百所高校累计签约合作基地项目1938项,建成省市级科研平台107个,科技创新、人才引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点燃新引擎。

  人才服务大幅优化。从线上“一站式”到线下“一卡通”,从“四补四优先”到人才公寓,从创业担保贷款到求职免费住宿……一项项硬核举措纷纷出台,努力为全市人才创新创造提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坚持党管人才:

  从“分散施策”到“系统集成”

  临汾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根本原则,围绕省委“1+N”人才政策,建机制、搭平台、强政策、优服务,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各方面工作,实现从多头分散管理向系统集成治理的跨越,为人才工作注入全新活力。

  以机制提效能。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临汾市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动态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人社、科技、工信等承担人才工作职责、人才资源富集的29个职能部门列为成员单位,树牢“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抓产业先要抓人才”的工作理念,定期召开人才工作推进会、协调会,安排部署重点任务、动态掌握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难点问题,让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的制度优势。

  以政策破瓶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委组织部牵头研究出台《关于构建临汾市人才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试行)》《临汾市柔性引才聚智办法》等政策,加快实施“临汾英才”计划;各部门分别研究制定领域内系统配套、操作性强的人才服务实施细则,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打造临汾“1+N”人才政策体系,推动人才引进机制更健全、培养体系更完善、激励保障更有力,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各行各业优秀人才。

  以培训强能力。对标先进拓视野、专题培训补短板。每年分批次组织40-50余名市县两级人才工作骨干,赴上海、苏州等先进地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学习,集中“充电赋能”。在市直单位人事科长履职尽责能力提升培训班上,86名相关负责人现场共商举措、共破难题,构建“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服务链条,政策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深化校地合作:

  从“个别引进”到“梯队成势”

  转型发展,人才为要;校地携手,智启新程。近年来,临汾市锚定人才强市战略,以校地合作为纽带,通过精准对接与多元举措,为全方位转型发展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博士入临让“智力红利”变为“发展实效”。成功引进22名中央、省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持续举办科技博士临汾行、科技成果推介等活动,解决生产研发难题,吸引技术、平台、项目向临汾集聚。第24批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汤蕊挂职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牵头创建晋南首个变态(过敏)反应科;省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马草原牵头成立研究院,荣获山西煤炭产业千人智库突出贡献奖……博士服务团成员以专业所长扎根一线,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产业链,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城市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

  高校宣介让“求贤诚意”赢得“人才芳心”。积极参加“人到山西好风光”品牌系列活动,先后奔赴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的60余所高校,独立承办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专场活动,累计举办主题宣介、双选招聘、座谈签约、展示展览等各类活动100余场,全职引进3000余名硕士研究生落户临汾,10000余名大学生来临实习实训,成功推动清华大学“初心服务团”、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落地,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走进临汾,“人到山西好风光”引才品牌架起沟通桥梁,让临汾成为人才向往的创业热土。

  才聚临汾让“专家赋能”解决“现实需求”。“智汇山西”专家人才夏令营暨“才聚临汾·智赢未来”系列活动有效搭建高校智力和地方需求对接平台,累计邀请60余名高校专家、清北学子,走遍10个县市、12个发展地标,深入华翔、晋南钢铁等重点企业“把脉会诊”,20项合作意向达成,交出亮眼答卷。北京科技大学强玉杰副教授牵头建成绿色功能材料实验室,成功入选山西省博士创新站;河北科技大学冯捷教授与晋南钢铁的合作步步升级,从节能增效到绿色革命,以技术攻关引领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志红教授回访母校,在青年心中播下“筑梦科研”的种子……在临汾持续书写“人才聚、产业兴、发展强”的新篇章。

  激活产才共振:

  从“物理叠加”到“化学裂变”

  临汾大地,产业潮涌,锚定“三大板块”生产力布局与“5+1”类产业发展部署,以高能级平台为载体,让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在传统产业升级的车间里、新兴产业壮大的园区中、未来产业破局的赛道上,奏响“以才兴产、以产聚才”的铿锵乐章。

  专家助力,为传统产业装上“智慧引擎”。钱锋、管晓宏、徐明岗、吴鑫华等院士团队携顶尖智力而来,以前沿理论照亮转型路径,用合作项目破解技术瓶颈,将科研成果扎根生产一线。华翔集团“四化融合”,晋南钢铁“一键炼钢”,盛隆泰达“一键炼焦”……一个个“引智促转”标杆,让老产业换上“智能芯”,在“智改数转”中焕发新生。“千名医生进万家”,让健康服务“沉下去”,千余名医疗专业人才,为80余万群众面对面诊疗;科技特派员让技术红利“长出来”,解决技术痛点,落地攻关项目,专业力量激发新活力。

  平台赋能,为新兴产业注入“澎湃动能”。围绕产业链和专业镇建设,打造博士工作站11个,人才工作基地36个。“晋创谷·临汾”高擎创新大旗,银企对接打通血脉,产业基金活水涌流,60余家科技型企业(团队)择此扎根,25名博硕高层次人才全职加盟,科创因子加速裂变;尧都云商产业园化身“人才磁场”,字节跳动、阿里云等111家企业纷至沓来,34名硕博及海外高层次人才领衔,2000余名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集群,数字经济版图持续扩容;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筑巢引凤,评审人才库“慧眼”识珠,5000万元投拍基金“造血”赋能,60余家影视企业、千余名创意人才齐聚,170多部作品拍摄,90多部上线,全网播放量破40亿次,文化创意产业跑出“加速度”。

  项目育才,为未来产业铺设“起飞跑道”。瞄准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布局,5.2亿元三级保障体系筑牢基石,“链条育+企业带+场景用”引才模式激活潜能。山西龙城飞鹰、中煜智造等企业落地,200余名飞行器研发、空域管理、场景运营人才逐梦蓝天;民航CAAC无人机执照临汾培训基地实地运营,标准化课程量身定制,无人机应用专业新鲜“出炉”……一座低空人才孵化新高地正在崛起,为未来产业抢占先机储备“硬核力量”。

  从车间到园区,从当下到未来,人才引擎持续轰鸣。临汾正以人才为笔,在产业转型的画卷上,续写着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未来产业“新芽破土壤”的生动篇章,向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优化创新生态:

  从“服务洼地”到“幸福高地”

  走进临汾市人才公寓的房间,飘窗透进明亮光线,床铺、衣柜、桌椅、空调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锅碗瓢盆、餐具等生活用品也已备好,真正实现“拎包入住”。“临汾对人才的重视超乎预期。”挂职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的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李冉感慨,“这里既有事业发展的舞台,更有家的温暖。”

  持续强化政治引领。以实打实的举措传递“临汾温度”,市、县两级领导带头深入一线,与联系的高级专家面对面交流;每年为550余名高层次人才送上定制慰问品。生活上暖心关怀,更在思想上领航定向,精心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组织百余名市委联系专家奔赴阳泉、武乡、右玉等红色教育基地,在革命旧址聆听历史,在精神溯源中感悟使命,把个人学术追求与临汾发展、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凝聚起扎根临汾、建功立业的强大合力。

  真金白银兑现待遇。依托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为近7000名高层次人才兑现津补贴超亿元,真金白银彰显引才诚意;实施创业就业专项行动,设立1000万元创业基金,为创业梦想注入资金活水;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补贴等政策,累计推送贷款711笔、发放贷款超亿元,从政策到资金全方位护航,让人才创业敢闯敢干、无后顾之忧。

  全套服务破解难题。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把关怀落细落实,高效办理人才落户431人,协调解决子女入学需求181个;聚焦青年人才需求,打造“青春有约·才赢未来”品牌,举办创业夜沙龙破解实际问题,组织联谊活动促成1500余名单身人才交流;建成2300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青年来临求职提供“五天四夜免费住宿”,让人才在临汾安身更安心。

  科学评价激发活力。加快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深入整治“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回头看专项检查;以科学评价打破束缚,营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创新智慧充分涌流。

  站在新的起点,临汾正以“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实现高层次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从政策创新到产才融合,从服务保障到生态优化,这座千年古都正以人才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临汾的发展依靠人才,发展的临汾成就人才”成为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赵巍泽)

  (图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