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运达智能风机装备制造襄汾基地,工作人员在装配线作业。记者 闫锐鹏 摄

临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加工光伏组件。记者 闫锐鹏 摄
临汾新闻网讯 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占运行产能比重达100%;钢铁行业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85%,先进装备占比达100%;新能源装备制造从无到有,光伏装备制造从填补空白到补强产业链条,风电装备制造实现“零的突破”……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破浪前行。“十四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锚定“三个努力成为”发展定位,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激活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市新型工业化不断走深走实。
向新而行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新兴动能加速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资源型地区发展把脉指向,要求“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十四五”期间,我市聚焦重点行业,从优化传统产业布局入手,强力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迈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步伐。
在优化传统产业布局上,我市焦化行业全面关停退出4.3米焦炉,规划布局先进产能项目,推动焦化产业“退川入谷”,打造“以沿太岳板块和洪洞北部为核心,曲沃钢焦联合基地为联动”的发展新格局。焦化企业户数从原先的33户整合至8户,产能从3764万吨优化至2142万吨,涉焦县从9个整合至6个。钢铁行业持续实施产能置换、上大关小,打造千亿级精品钢基地。钢铁企业户数从原先的7户整合至4户,粗钢产能从1430万吨优化至1313万吨。
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上,我市先后推动安泽蔺鑫、古县盛隆泰达、翼城闽光等焦化企业一批先进产能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运行焦炉全部达到炭化室高度5.5米以上,尤其是盛隆泰达7.6米顶装焦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晋南钢铁3×1860m3、3×150t以及通才工贸1×1280m3、2×100t、1×65t等高炉、合金电炉项目,全市钢铁行业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率先实施了限制类装备退出工作,钢铁行业2024年先进装备占比达到100%。
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上,我市大力推动焦化、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全部焦化、钢铁运行企业均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中山西焦化、永鑫焦化、立恒焦化3户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工厂,山西焦化、立恒焦化、翼城闽光、永鑫焦化4户企业焦炉能耗水平达到国内标杆水平;钢铁行业中,晋南钢铁达到环保A级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约450千克标准煤/吨,山西通才工贸有限公司获评能效标杆企业,我市钢铁行业能耗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在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上,我市坚持数智赋能传统产业,全市钢铁行业、焦化行业已实现较高的数字化水平,并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了5G+“一键炼钢”、“废钢自动定级”、“一键炼焦”等典型应用场景,全市焦化行业劳动生产效率较2020年提升超过40%,钢铁行业关键数控化率达到80%,全员劳动生产水平达900吨钢/人。
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
“十四五”期间,我市聚焦“六新”突破,积极培育和布局新兴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新兴产业正在为临汾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五年来,我市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规上企业数量从2020年末的59户,增加到2024年末的97户,净增38户,增加值从2020年的22.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3.2亿元,较2020年涨幅达94%,逐步形成以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为主导方向,结构清晰、门类相对齐全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五年来,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从无到有,临汾经济开发区晶旭科技光伏组件项目的落地建设,填补了全市光伏装备产业的空白。浮山株洲中车光伏逆变器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补强了光伏装备产业链条。襄汾县运达风电整机制造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全市风电装备制造“零的突破”。2021-2023年,全市装备制造行业增加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发展动能持续强劲。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装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2%。
五年来,我市在新型建筑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四大领域,形成了500兆帕高强度建筑用钢、乙二醇、聚乙烯醇、高岭土、玻璃纤维等一批优势新材料产品,蓝宝石抛光液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五年来,我市围绕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精细高端化工),新增焦炉煤气制LNG产能50万吨,焦炉煤气制乙二醇产能30万吨,煤焦油加工产能30万吨,精蒽、咔唑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突破;围绕前沿新材料产品,建设了全球首条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生产装置,率先实现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围绕新医药产品,新增拉莫三嗪、恩格列净、盐酸苯海拉明等一批新获批药品,进一步丰富了全市医药产品品类结构与治疗场景覆盖。
向智而生
数智科技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锻造实力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期间,我市聚焦数智赋能,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在完善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上,我市持续优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汾市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3年临汾市工业数智赋能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以数字制造、数字平台、数字方案、数字未来“四数”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夯实制造业数字化体系。推动设置首席信息官(CIO)、首席数据官(CDO)岗位,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不断完善。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提速上,我市抢抓5G产业发展机遇,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统筹推动5G、千兆网络建设,5G基站建成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千兆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5G基站建成数从2021年的2808个增加到10792个,5G用户普及率从2020年的20%提升到2024年底的67.4%,成功获评2023年度国家千兆城市,打造了晋南钢铁5G全链接工厂、陆合基安达5G+智能矿山、临汾市人民医院5G+智慧医疗等一批5G典型应用场景和标杆案例。
在深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上,我市持续推动两化融合,聚焦钢铁、焦化、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推动关键环节数字化改造,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量从“十四五”初的7户增加到150户,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华翔、晋南钢铁、通才工贸等头部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为我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发展经验。
与此同时,我市聚焦科技创新,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指导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机构,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培育创新主体,厚植创新土壤;加强技术创新政策宣贯,指导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营造临汾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浓厚氛围。“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云鹏制药、华翔集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2户,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133户。华翔集团制冷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平阳煤机研发的高端液压支架是煤矿综采支护产品的典型代表。
向远而兴
特色集群聚势赋能 经济基底坚实强劲
“十四五”期间,我市聚焦“产业链”“专业镇”两条主线,以加快工业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持续加强要素投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集聚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大新动能。
在“产业链”培育壮大上,我市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实际,以新型工业化为指引,绘制了《临汾市工业重点行业产业图谱》,进一步明确7条重点产业链现状、技术路线、供应链、招商方向、规划布局,共确定链主企业16家、链核企业23家,链上关联企业136家,搭起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找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同时,抓好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产业服务,不断构建临汾特色产业链,凝聚产业链建设合力,营造产业链发展优良环境。“十四五”期间,初步探索出具有临汾特色的“链长制”推进路子,全市产业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省级产业链企业由36户增加到50户,其中链主企业2户、链核企业7户,产业链营收由292.2亿元增长至461.4亿元,增长率57.9%。
在特色专业镇培育壮大上,我市聚焦特色产业壮大、创新能力提升、重点项目攻坚、质量品牌提升、精准招商引资、基本要素保障六大行动,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十四五”期间,我市“一镇一特色”初步形成,共培育3个省级专业镇(襄汾晋作古典家具、侯马中医药康养、隰县玉露香梨)、10个市级专业镇(霍州年馍、乡宁紫砂陶+戎子酒庄+云丘山农旅、尧都精密铸造、曲沃氢能、洪洞白色家电、汾西肉鸡、吉县苹果、蒲县精密制造加工、侯马汽车零部件制造、曲沃晋之源果蔬),形成了“3+10+N”的专业镇发展格局。截至2025年9月底,13个省、市级专业镇共培育市场主体2570户,其中企业796户,含规上企业44户、专精特新企业22户、高新技术企业18户。2023-2024年,全市专业镇营收由165.48亿元增加至246.08亿元,同比增长48.7%。洪洞白色家电专业镇的“冰箱压缩机曲轴箱”、隰县玉露香梨专业镇的甄选“隰县玉露香梨”、侯马中医药康养专业镇的“猴头健胃胶囊”等一批专业镇优质产品成功入选山西精品,品牌影响显著增强。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新篇将启。市工信局局长常立智表示,全市工信系统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补短板、锻长板、强优势,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持续激活创新、绿色、数字动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构建体现临汾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汾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 郑静 刘超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