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特色鲜明的临汾展厅成为推介临汾、宣传临汾的窗口。记者 闫锐鹏 摄
临汾新闻网讯 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跨越赶超的“强劲引擎”,更是城市发展蝶变升级的“源头活水”。“十四五”的宏伟蓝图铺展以来,平阳大地击鼓催征、奋楫扬帆,市委、市政府将招商引资置于发展的“C位”,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走出去”,以近悦远来的诚意“请进来”,以沃土培根的决定“服务好”,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新赛道上全速奔跑,奏响了一曲项目涌流、动能澎湃的时代乐章。
高位推动 凝聚合力
从“局部突破”到“多点开花”
“头号工程”必须有“头号力度”。“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将招商引资视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亲自谋划、亲自出征、亲自协调。这股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力,迅速转化为各级各部门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实际行动,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形成全市上下联动、全域参与的新格局。2021年-2025年9月,我市共签约项目1134个,签约金额6869.8亿元,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888个,开工率78.3%,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2409.56亿元,资金到位784.5亿元。
这股合力,源于机制保障的强化。我市将“一把手”招商工作机制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压实责任。号令既出,动若风发。各县(市、区)和开发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主动“走出去”接洽考察,热情“请进来”洽谈合作,全市范围内招商引资的热潮此起彼伏,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据统计,2023年至2025年9月,全市各级“一把手”外出对接考察推动了372个优质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约2662亿元。如今,“招商引资等不得、慢不得”已成为临汾上下的广泛共识,一曲决战决胜“十四五”的冲锋号角响彻平阳。
擦亮品牌 精准推介
让“热点临汾”声名远扬
我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其中“走出去”与“请进来”是相辅相成、双轮驱动的核心策略。
在“走出去”方面,市领导多次亲自率团,主动出击。不仅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国家级重大展会,搭建独具特色的“临汾展台”,集中展示本地企业的优势产品与核心竞争力;更组建了多支精干、专业的招商小分队,瞄准目标产业链,奔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滴灌式”的精准招商。通过一系列主动的敲门招商、产业链招商,将临汾的发展机遇与合作诚意直接传递到市场前沿。
在“请进来”方面,临汾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通过精心策划投资推介会、合作恳谈会,并高频次、高效率地与来访的字节跳动、京东科技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巨头及重要经贸考察团举行工作会谈,深度对接企业需求,展示临汾的资源禀赋、产业规划与政策优势。这种“请进来”的诚意,让潜在合作伙伴能够亲身感受临汾的发展脉动,为项目落地奠定了信任基础。
“走出去”海阔天空,“请进来”筑巢引凤。这一系列组合拳已收获显著成效。近年来,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子布局临汾,这些优质项目的持续涌入,为临汾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注入了强劲的“新鲜血液”,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规划引领 靶向发力
为产业升级装填“导航仪”
方向明,则步履坚。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沿汾、沿黄、沿太岳“三大板块”产业布局,为临汾招商引资工作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装上了精准的“导航仪”。在此基础上,临汾持续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主攻方向,编制了精品钢、绿色焦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氢能、数字产品制造及应用等一系列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使招商定位更准、指向更清、衔接更顺。
各县(市、区)、开发区以及产业链主企业、链核企业按图索骥,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引导重大项目依规落地,靶向招引那些能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填空型”企业和“补充型”项目,显著提高了项目与区域发展的契合度与贡献率。
更具前瞻性的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的背景下,临汾敏锐洞察产业变革先机,抢先布局低空经济、微短剧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兴赛道。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成功挂牌“央视频(临汾)精品微短剧共创点”,跻身“金鹏指数·2024年中国微短剧基地排行TOP10”。目前,基地已入驻媒体企业70余家,拍摄微短剧作品超200部,并在多平台热播。同时,低空经济也在临汾实现了快速发展。我市构建了以应用为牵引、运营为核心,研发、制造、服务协同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目前,A类飞行服务站投入使用,一大批低空产业企业落地临汾,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空经济“临汾模式”。这些新兴产业的布局,为临汾未来竞争赢得了先手。
借势聚力 广拓渠道
构筑“双招双引”强磁场
招商引资,既需内力驱动,也需外力赋能。我市高度重视商协会组织在信息汇聚、资源链接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邀请其参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为此,专门出台了《临汾市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大使聘任办法(试行)》《临汾市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联络处管理办法(试行)》,择优聘任异地临汾商会、山西异地商会中的优秀企业家为“双招双引”大使。这些招商大使在引荐项目信息、对接投融资平台、宣传推介临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十四五”期间,我市的“商会朋友圈”不断扩大,先后推动成立了西安市临汾商会、上海市临汾商会、四川省山西商会临汾分会,正在积极推进北京临汾企业商会、武汉市临汾商会成立。这些在外商会的成立,如同在各大经济高地建立了“前沿哨所”,为我市对接企业资源、开展小分队招商、引进投资项目提供了坚实依托。
与此同时,我市将目光投向宝贵的“人才富矿”,建立并动态更新临汾市在外优秀人才名录库,印制《临汾市在外人才及各级商会通讯录》,收录了涵盖各领域的千余名在外英才。相关部门利用节假日等契机,通过视频对接、座谈交流等形式,主动联络临汾籍在外优秀人才和重点客商,挖掘投资信息,洽谈合作项目,实现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全链服务 提升效能
刷新项目落地“临汾速度”
项目“引得来”是基础,“落得下、长得好”才是关键。我市深谙此道,着力在项目落地“后半篇文章”上精耕细作。通过建立项目建设全链条管理推进机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项目从谋划推进、洽谈签约、前期手续办理,到开工推进、投产达效、升规达限等关键环节,实行全程跟踪、无缝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显著提升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实质效能。这一系列高效服务,让每一位投资者都真切感受到了临汾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
在项目源头,精准谋划动态更新招商项目谋划库。我市举办专题项目谋划会,通过部门联动、上下参与的方式,持续谋划和储备了一批优质招商项目。截至目前,累计谋划招商项目591个,投资额约5434亿元。在项目对接期,动态更新项目洽谈库,明确包联领导,定期跟踪对接进展。全市项目建设全链条管理平台自运行以来,洽谈库现有项目464个,总投资额3421.74亿元,升库项目326个,转化率为70.26%。
为破解项目落地难题,我市接续开展招商引资“冬季行动”,为全年工作蓄势赋能。同时,建立健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例会等机制,出台《关于严格做好招商引资项目会审工作的办法》《临汾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办法》《临汾市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合作实施办法》等文件,针对性开展项目指导,加大入企调研服务力度,加强项目分析研判,协调解决堵点难点,有效促进了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布局,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一流营商软环境。这些举措凝聚成的“临汾效率”令人惊叹:世界500强企业成都大陆希望集团投资的光伏组件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用时不到150天;紫光集团临汾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从考察、选址到完成注册,仅用26天;侯马市国强自动化光伏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从拿地到开工用时35天,项目二期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21天,国强一期二期项目不到一年全部建成投产,刷新了全省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的最快纪录,“临汾速度”被一次又一次刷新,成为临汾营商环境最生动的注脚。
在促进利用外资方面,我市严格依法依规,深化“互联网+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同时,深入外资企业开展专题调研,“一企一策”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稳定外资预期,增强投资信心。
此外,我市积极组织浙商企业家考察团、中欧国际科技创新与投资中心等机构与本地企业对接,联合省贸促会开展“涉外企业商事法律服务三晋行-临汾站”活动,多措并举推动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至2025年10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共36437万美元。
耕耘终获硕果。2022年以来,我市连续四年被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评为“中国投资热点城市”,连续三年被浙商(投融资)大会组委会评为“浙商最佳投资目的地”。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临汾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市正以更高站位的全局视野、更务实高效的工作举措、更贴心周到的服务保障,持续加大招引力度,汇聚全球优质资源要素,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锚定传统优势行业和新质生产力赛道,积极探索推进优势招商、场景招商、绿电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努力将临汾打造成为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承接地”,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续写新的辉煌。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