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近期,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省直主要媒体和相关市级媒体参加的“活力中国调研行·山西篇”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活动中,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聚焦我市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微短剧、低空经济等领域,以实地走访、深度调研等形式,解码平阳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今起,本报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山西篇——奋力谱写平阳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报道各级各部门决战决胜“十四五”的生动实践,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锚定“三个努力成为”发展定位,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奋发有为、久久为功,始终保持战略耐心、紧盯目标、一抓到底,始终保持战略韧劲、攻坚克难、全力争先,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平阳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临汾新闻网讯 在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临汾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以全新的姿态勇立潮头。8月15日,我市微短剧产业迎来历史性时刻,“百部微短剧计划”第100部微短剧开机暨临汾TV微短剧频道上线仪式在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举行,标志着今年3月23日启动的“百部微短剧计划”提前完成。截至8月23日,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自去年建成运营以来已累计拍摄了118部微短剧,推动我市向着“微短剧之城”的目标昂首阔步前行。
去年以来,我市微短剧产业从零起步、快速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领航和倾力支持下,临汾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省级转型综改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引领作用,建成运营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并以基地为核心快速构筑起微短剧全产业链,推动微短剧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从零起步”育生态
“临汾效率”促腾飞
一年前的今天,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还未诞生,临汾在微短剧领域还是“无名之辈”;如今,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建成并高效运转,60余家影视企业入驻,118部微短剧作品齐刷刷刻上“山西临汾”的烙印,如同点点繁星汇聚,共同点亮临汾微短剧发展的天空。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体量轻、节奏快、时长短的特点,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逐步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带动力。市委、市政府敏锐觉察到微短剧这一新兴产业背后蕴藏的历史发展机遇,通过前瞻性布局,以“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打造微短剧之城”的战略考量拥抱微短剧新风口。
2024年8月13日,这一天注定将载入临汾微短剧的辉煌发展史册。当晚的临汾涝洰河生态景区如梦如幻,星光与灯光交织成一场光影盛宴——“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揭牌和“跟着微短剧游临汾”拍摄活动盛大举行,拉开了临汾微短剧产业发展的序幕。临汾与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山西省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签订《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合作项目超百个,为微短剧产业在临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短剧基地是微短剧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其建设速度关乎着整个产业发展速度。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下,2024年9月至11月底,临汾经济开发区仅用时90天就建成了核心功能区1.6万平方米、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这座集综合性办公场所和微短剧创作、拍摄、制作、审批、发行等全环节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微短剧基地,场景化空间一站式配齐。
基地在2024年12月投入运营后,实现了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央视频(临汾)精品微短剧共创点、临汾广播电视台微短剧创新中心相继落地,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搭上了“流量快车”。
为了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出台《关于扶持临汾市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真金白银”的投入从创作、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支持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设立了全市首个5000万元的微短剧专项投拍基金,带动创作、拍摄、制作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在省广电局的支持下,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成立网络微短剧内容审核(临汾)中心,这是全省首个地市级微短剧审批“绿色通道”,大幅缩短了审核周期,推动微短剧早日上线播出;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速发展‘微短剧+文旅’新业态,努力把文化含量转化为价值增量”,为微短剧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市通过一系列利好政策,充分释放政策叠加效应,引领微短剧产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快速发展。
政府服务“搭舞台”
企业深耕“唱好戏”
今年2月8日,国内微短剧头部承制企业重庆四月联盟正式牵手临汾,成立临汾经济开发区四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扎根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展现出微短剧头部承制企业的执行效率与专业能力,开启了快节奏的微短剧拍摄制作之旅。截至8月23日,该公司共拍摄了69部微短剧,上线43部微短剧,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我市的大力支持。
“在临汾拍微短剧,大部分拍摄场地都是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免费提供或是由临汾经济开发区专门协调的,给我们节省了不少开支。”临汾经济开发区四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禄洋感慨地说,“以前拍机场的戏,我们都是找航空学院的模拟舱室,拍摄效果很不理想。回到家乡临汾后,有一场戏要在机场拍,开发区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帮我们协调好了机场场地,实景拍摄的效果非常好,这在以前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曹禄洋是土生土长的临汾人,之前长年在西安等多地拍摄微短剧,回到家乡后,有着丰富微短剧行业从业经验的他更是如鱼得水,直言“家乡服务好,拍得舒心”。
为了服务好落户的影视企业,临汾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和“白天不够晚上补,物质不够精神补”的服务意识,以“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过硬作风,确保事不过夜、日事日结,为企业解决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让企业能够一门心思谋发展。同时,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高标准组建了一支懂产业、善分析、懂营销、有经验、会运营的专业运营团队,构建起“1+7+N”的全方位服务矩阵。“1”就是以一个运营中心为核心枢纽,统筹整合政策、资源、渠道等全要素,形成高效协同的调度中枢;“7”就是设立商务代理、内容审批、版权交易、人才培训、拍摄保障、推广发行、活动盛典七大专业化服务板块,精准响应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N”就是建立动态响应机制,从资源对接、资质办理到市场拓展、品牌赋能,实现全生命周期服务覆盖,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服务生态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
微短剧拍摄周期短、变现机会多,如何高效保障剧组拍摄成为基地运营的重中之重。“我们基地为剧组配备专属服务团队,提供内容审查、场景选址、开机仪式策划、群演招募以及‘吃住行’‘服化道’等23项标准化全过程跟踪服务,用‘一站式’服务保障剧组‘7天拍1部’的高效节奏,有效降低拍摄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负责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日常运营的山西昭新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李臻介绍。
场景是推动剧情、塑造角色的关键载体,微短剧拍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大量的不同拍摄场景。为了满足剧组与日俱增的拍摄需求,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先后为春秋晋国影视城、王府井、嗨嘟、乾镜、半岛四季、陶唐会馆、广誉远博物馆、霍州署、冯南垣等特色拍摄基地授牌,并创新商业合作模式,系统性投资建设高频拍摄场景,对金域王府售楼部、涝洰河国学馆等场地实施升级改造,与多家酒店、商场、房地产样板间等达成战略合作,形成覆盖全域、资源共享的400余个场景资源库,为剧组提供了多样化的拍摄选择。
临汾的微短剧有多火?截至8月23日,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已有64部作品上线各大微短剧播出平台,全网累计播放量突破30亿次,精品微短剧不断涌现。其中,《鹦鹉》开播即登顶腾讯视频短剧热搜榜及猫眼热度榜TOP1,曝光量为5838.3万次,并在“CMG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上斩获“年度品质微短剧”奖项;《云渺3:镇魔世家》红果短剧平台预约人数超三百万,上线当日即登顶热榜,并持续一周霸榜,最高热度值超8000万;系列续作《云渺4:绝嗣佛子》上线播出后再创新高,热度值飙升至9500万。
产业发展接地气
短剧红利惠民生
微短剧在平阳大地的蓬勃起势,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了“短剧红利”。
夏秋之交,微短剧《锦鲤女主重生》剧组在汾西县师家沟景区拍摄,师家沟村村民王师傅驾驶着电动三轮车给剧组搬运道具,他乐呵呵地说:“这几天,守在村里就能一天赚二三百块钱,美着哩。”景区门口,李大娘做的手工凉皮也很热销,“剧组的人都很喜欢我家的凉皮,还有很多游客来了也喜欢吃,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微短剧+文旅”模式将当地风景、特色文化融入紧凑的剧情之中,进一步擦亮了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招牌。师家沟景区负责人闫彩霞对未来充满期待:“今年,在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大力推介下,不少剧组来景区实地取景拍摄,相信随着这些剧的播出,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师家沟、更多人来这里旅游。”
“剧组急需群演,招聘8人饰演男主保镖,要求形象干练,身高1.8米左右……”随着我市微短剧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剧组对群演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保障剧组顺利拍摄,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组建了14个共计6000余人的群演招募微信群,由专人根据各剧组要求每日在微信群招募群演。
“暑假期间我就在临汾各剧组做群演,演过护士、学生、老板,职业体验感满满。做群演感觉非常棒,不仅剧组管吃管喝工资日结,还给开实习证明,更重要的是能积累表演经验,希望以后能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演员。”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的小静在暑假回到老家临汾后,一直在各剧组寻找演出机会,对于像她一样热爱表演的年轻人而言,当群演不仅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方式,更是实现梦想的起点。目前,我市微短剧产业已吸引上百名本土影视人才回流,累计使用群演超万余人次,直接解决数千人就业,辐射带动数万人就业,产业带动就业成效逐步显现。
一个微短剧剧组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拍摄一部微短剧平均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仅拍摄期间的衣食住行等消费需求,就能带动周边区域餐饮、住宿、交通等收入显著增长。同时,热门微短剧播出后带来的旅游热潮,又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形成微短剧产业与文旅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拉动第三产业消费超数千万元,通过“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成功实现“平台搭台、产业唱戏、多方共赢”。
今年,凭借微短剧领域的突出表现,我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中获评“年度微短剧上镜城市”;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荣膺国家广电总局“金鹏指数·2024年中国微短剧基地排行TOP10”,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指导的首届微视听文艺盛典中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这些国家级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临汾微短剧产业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成为临汾抢占新风口、竞逐新赛道、追梦新业态的靓丽名片,为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欣欣向荣的微短剧市场,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将锚定“打造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新高地”的战略目标,构建集企业孵化、创作生产、展示交易、人才培育于一体的微短剧生态体系,全面加快“微短剧之城”建设步伐,为我市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平阳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贡献。
记者 高 峰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