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八月的临汾,汾河淌金,草木葱茏,处处洋溢着生机。从畅通的快速中环到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从文化主轴上的历史遗迹到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这座城市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诠释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城市宛如一部不断续写的史诗,每一次更新,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奔赴。近年来,我市加快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坚持城市“双品质”建设最大逻辑,在建设更具特色的魅力之城中大步迈进,在打造功能完善的宜居之城、秀外慧中的品质之城、文脉绵延的人文之城中持续发力,不断创新模式、升级业态,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与新需求、新场景、新业态有机嫁接,让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得以华丽蜕变。
交通畅行 勾勒城市发展新框架
“以前去东城办事,堵在路上能把人急出汗,现在走快速中环,10分钟就到!”近日,记者在市区搭乘网约车,司机杨国伟将方向盘一转,不一会儿,车窗外的风景已从城区老街道换成了畅通的新环线。全长24.4公里的“快速中环”像一条银带,把市区串成了“15分钟生活圈”。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也是市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曾经,拥堵的交通是临汾市民出行的“痛点”。破解拥堵,先破“路障”。我市围绕高品质城市建设和高品质城市生活,以破局者的勇气、建设者的智慧,在城市更新的浪潮里挥毫泼墨,把“畅行”二字写进了街巷的肌理,全力打通城市交通的“任督二脉”。
为此,我市以“打通断头路、拓宽主干道、架起跨河桥”为抓手,对城市路网进行系统性构建。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市区“核心内环、快速中环”建成通车后,我市城市交通全面步入高架立体时代。“快速中环”高架路网如同盘桓在城市上空的一条逶迤巨龙,在拉开城市框架的同时,带动老城区与河西新城联动发展。
如今,简约时尚的姑射大桥作为“快速中环”的重要节点,不仅是一座交通桥梁,更是城市的新地标。其独特的三连拱设计,与汾河风光相互映衬。五一路快速通道、鼓楼西大街上跨中大街立交桥这些“交通筋骨”,让广大市民出门再也不用为“路”发愁。
交通畅行,既要“硬件”升级,更需要“智慧”加持。我市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路口的红绿灯会根据车流“动态调时”,学校、医院周边的“潮汐车道”随高峰灵活切换,让通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路边的智慧停车泊位实现“扫码即停、效率支付”,公交站台的电子屏实时显示车辆到站信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智慧”,不仅让出行更高效,更让交通有了“读懂人心”的温度。
在临汾,交通升级正悄然推动着“产城融合”的新变局:沿着畅通的主干道,商业综合体、科创园区次第崛起,形成“路通业兴”的集聚效应;依托便利的公共交通,社区与学校、医院、公园无缝衔接,构建起“15分钟生活圈”;跨区域交通的完善,更让近郊的文旅资源、农业产区与城区市场高效对接,带动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同步发展。交通不再是孤立的“出行线”,而是串联起产业、生活、生态的“联动轴”,让城市发展的框架更清晰、功能更完善、后劲更充足。
破解交通拥堵的痛点,临汾破的是路障,通的是民心,赢的是未来。当城市的动脉越来越畅通,当每一次出行都成为生活的加分项,这座浸润着尧都文明的古城,正以更舒展的姿态向前奔跑。
品质雕琢 描绘民生幸福新图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临汾汾河生态廊道上已响起清脆的鸟鸣,晨练的老人沿着崭新的绿道漫步,孩子们在街角公园的绿荫下追逐嬉戏,上班族穿过繁花点缀的林荫大道奔赴岗位……这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正是临汾在城市更新行动中,以“品质雕琢”为笔、以“绿色发展”为墨,为广大市民描绘的民生幸福新图景。
城市品质,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从精心挑选的地砖到设计精美的指示牌,从绚丽的街道亮化到统一规范的店招牌匾,从街道两边的绿化长廊到主题各异的口袋公园,无一不彰显着临汾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以前想找个离家近的地方散步,没有合适的地方,只能在路边走走停停。现在好了,出了小区就是水塔游园,在绿植环绕中散步,心情舒畅多了。”家住市区安宇花园小区的冯玉言语间满是惬意。
近年来,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拍手称赞的绿化景观成为我市一大亮点。我市大力实施“城市绿道建设行动”和“城镇绿荫行动”,在快速中环、解放路和五一路快速通道沿线,一个个“口袋公园”如绿色明珠般镶嵌其中,形成了连贯的绿色生态廊道。
我市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提质增绿”三措并举,在城市主干道两侧种植高大乔木,打造“林荫大道”;在老旧小区拆除违建、腾出空间建设“口袋绿荫”;在公园、广场优化植物配置,增加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搭配,实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效果,不同季节都能呈现出观花、观叶、观色的独特效果,让市民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邂逅美好。
同时,我市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行政执法等方面,推行“网格化+专项整治”精细化管理模式。如今的临汾,街道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人,市民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大家都自觉维护城市的美好环境,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夕阳西下,汾河绿道上的灯光渐次亮起,晚风拂过树梢,带来阵阵清凉。散步的老人、嬉戏的孩子、闲谈的行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这笑容,是对城市更新最生动的点赞,是对“品质雕琢”最真切的回应。在临汾定居十余年的福建人张辉泽和爱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沿着汾河绿道夜跑,他们欣慰地说:“现在的临汾和以前的临汾简直是天差地别,不仅空气变好了,而且颜值越来越高了。”
从绿道成网到绿荫满城,临汾用绿色丈量城市的温度,用细节雕琢幸福的模样。这场关于“绿色”的城市更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更重塑了市民的生活——在这里,绿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景”,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幸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一草一木、一街一巷的“真实”。
文化赋能 唤醒城市历史记忆
如何让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临汾给出了答案——打造文化主轴主脉。
漫步在市区平阳广场的革命历史公园,一幅幅浮雕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这里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红色教育打卡地。老人指着浮雕给孙辈们讲“那时的硝烟”,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下“不能忘却的瞬间”,研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述里,把“英雄”二字悄悄刻进心里。
在古城公园三期城墙保护修缮工程、关帝庙文物修缮工程现场,古老的建筑在现代工艺的修缮下,重新焕发光彩。自古城公园三期城墙保护修缮工程修复完成区域开放以来,每天都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游玩。83岁的许建军隔三岔五就会和老伴到古城墙下散步,他感慨道:“古城墙的修复,展现出临汾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不仅还原了历史风貌,还再现了临汾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座见证历史变迁、承载文化记忆的古城墙一定会使古都平阳绽放出独特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了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完美融合,2024年,我市着眼于“文化赋能”,以临汾古城历史文化遗迹为支撑,聘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编制了全省第一部《临汾古城文物主轴主脉动线规划方案》,大力推进实施文化主轴主脉建设,从节点到景点、从街巷到游线、从单幅美景到整体城市画卷的提升与重塑,让临汾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风采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让市民和游客在城市中触摸到历史的脉络。
不仅如此,古城公园三期城墙保护修缮工程、关帝庙文物修缮工程等重要节点,与铁佛寺片区、财神楼街区等共同构成“文化主轴主脉主线”,串联起城市的旅游景点、城市公园和历史文化遗址,形成连续、宜人、适游的“景观带”,“一轴、一带、多点”的城市公园布局已然成型。
如今,修缮后的关帝庙,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还通过升级陈列展览、加强宣传等方式,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平阳古城的历史文脉;正在建设的铝锅巷,将打造成临汾版的“宽窄巷子”,既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又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鼓楼片区、铁佛寺片区等还将“串珠成链”,打造临汾历史文化快进慢游深体验核心区,让市民和游客深入领略临汾的历史文化魅力。
当文化成为城市更新的内核,每一块砖瓦都将讲述新的故事,每一条老街都将焕发新的生机。临汾正在用文化的力量,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让这座城既看得见过去,更活得出未来。
宜居宜业 提升城市活力新能级
斑驳的墙皮换上清爽的新颜,坑洼的路面变成平整的柏油路,闲置的空地改造成小广场,百年老街的青石板路重见天日……行走在临汾的街头巷尾,曾经的“痛点”正变成如今的“亮点”。从“面子”到“里子”的改造工程,不仅刷新着城市的颜值,更让居民的生活从“将就”迈向“讲究”。
走进市区洪家楼北街财经巷,目光所及,是另一番景象:曾经破损的楼体如今整洁如新,浅灰色墙面在阳光下透着清爽,统一规格的窗棂整齐排列,这条藏在城市肌理的小巷,正在用“整齐划一”的新颜,诉说着临汾老旧小区改造的细腻笔触。
“以前这栋楼楼体很破旧,有的阳台上还安装了防盗网,时间长了都生锈了,瞅着就乱。”家住工商学校家属楼的陈阿姨指着楼体说,“现在整栋楼跟‘穿了新衣裳’似的,尤其是小区院子的外围墙也统一美化了,住着心情也比以前舒畅多了。”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我市针对广大居民急难愁盼,通过增设停车位解决“停车难”、加装电梯方便老人出行以及规划非机动车充电桩、安装路灯等措施,推动老旧小区实现功能提升。同时,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私搭乱建、基础设施破损、车辆进出无序等问题,打造“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居民社区,让一批批老旧小区焕发新颜。
我市坚持把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与完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辐射带动城区旧貌换新颜,对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住房实施改造,强力补齐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同时,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了一批住宅项目,在户型搭配上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小区绿化率,配建学校,完善周边医院、商业综合体以及地下管网、垃圾处置等设施,提高群众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市从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着手,对花果街、体育街等“五街六巷”进行了专项整治,提升了城市颜值,增强了市民幸福感。如今,走进“五街六巷”,映入眼帘的是通畅的道路、规范停放的车辆,秩序井然。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从“老街旧巷”到“活力街区”,临汾用一点一滴的改变,提升着城市的温度与能级;从宜居之城的功能完善,到品质之城的魅力塑造,再到人文之城的文化传承,临汾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未来,我市将继续秉持城市“双品质”建设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向着更具魅力、更加宜居、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城市大步迈进,让“爱临汾·赢未来”成为每一位市民心中最温暖的信念,让这座城市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奋力谱写平阳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记者 李卫红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