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7月24日下午,伴随着《保卫黄河》的雄浑合唱声,“黄河韵·两岸情”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晋台民间乐团交流音乐会在我市云丘山景区云之上会议中心震撼开幕。
一首首激昂的战歌,一段段婉约的旋律,一曲曲优美的弦乐……来自我市与台湾的民间音乐团体,用音符串联起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以艺术语言诠释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
抗战旋律 演绎山河壮歌
音乐会在临汾市同心圆合唱团演绎的《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中拉开帷幕。这些诞生于烽火岁月的旋律,瞬间将观众带回80年前全民族抗战的峥嵘岁月。当“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熟悉的歌词响起,现场观众或轻声合唱,或认真聆听,在旋律中重温历史。
来自台湾风韵琴声弦乐团的《长城谣组曲》则以弦乐重奏形式,演绎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的深沉意境。乐团代理团长薛雄飞说:“这些旋律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通过民间艺术交流,触摸两岸共同的情感基因。”
临汾广播电视台播音员王彤诵读的《乡愁》,将余光中笔下“一湾浅浅的海峡”的愁绪娓娓道来。而后,主持人动情讲述了乡宁县华灵庙二十四勇士、云丘山八宝宫战役等山西抗战故事,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民族灵魂”的震撼力量。当《地道战》《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合唱声响起,不少观众举起手机记录这感人时刻。
弦音花开 架设情感桥梁
悠扬的弦乐声响起,阿里山的晨曦、日月潭的波光仿佛近在眼前……音乐会的第二篇章以台湾风韵琴声弦乐团演奏的《高山青组曲》开启。
随后,台北自然发酵养生协会创会理事长陈明哲身着传统服饰,以古调吟诵李白《将进酒》,其“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咏叹,与台湾乐团演奏的《望春风》《甜蜜蜜》形成奇妙呼应,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
薛雄飞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山西临汾,感觉特别亲切。这里人文厚重、风光秀丽,热情的人们让我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希望两地的艺术团体能够多交流,也希望他们能有机会赴台演出,让更多台湾同胞听到黄河的声音。”
茉莉花的芬芳里藏着中国人婉约而又磅礴的东方审美,同心圆合唱团深情演绎《茉莉花》,在保持细腻情感处理的同时,融入了山西民歌的豪放风格。
同心筑梦 见证血脉情深
音乐会的第三篇章聚焦两岸民间交流的暖心故事。台胞陈礼龙登台讲述了他扎根云丘山9年、创办“手心翻转”助残项目的经历。这个在云丘山元谷希望农场实施的公益计划,已帮助百余名残障人士掌握农业技能。
“山西是我的第二故乡。”陈礼龙动情地说,“抗战时期无数台湾同胞与大陆亲人并肩作战,今天我们要用新的方式延续这种血脉亲情。”
小演员王舒怡与希望农场的孩子们共同献唱了《亲爱的你呀》,清澈的童声令在场观众无不动容;台湾弦乐团随后演奏的《小小羊儿要回家》《快乐的出帆》,以轻快的旋律传递出“回家”的温暖主题……
当《美丽的家乡临汾》的歌声响起,大屏幕上呈现出临汾的文明之源、山河之韵,从城市的俯瞰镜头到四季的美景如画,生动诠释了“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
在《我们就是中国》节目中,台湾艺术家与山西表演者手挽手的场景,将气氛推向高潮。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全体演员齐声高歌,成为“两岸一家亲”的生动注脚。
从烽火记忆到温情絮语,从东方韵致到深情告白,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同一份家国情怀。正如陈礼龙所言:“抗战时期,我们的祖辈用鲜血捍卫共同的家园。今天,我们用音乐浇灌和平的花朵。”
在熟悉的旋律里触摸历史的温度,在交融的乐声中感受血脉的相连。这场跨越海峡的音乐对话,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愿两岸的音乐常相会、两岸的情谊长相守。
记者 柴云祥 任怡星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