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月30日清晨,浍河两岸草木葱茏,翼城县小河口水库岸边,几名身着橙色救生衣的职工沿着堤坝缓步前行。“注意看坝脚有没有异常。”带队职工李永岗叮嘱着年轻同事,新一天的巡坝工作就此展开。进入汛期以来,翼城县水利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落实一线防控、完善保障机制、规划长远发展,形成环环相扣的防汛闭环,为全县群众筑牢水旱灾害防御的铜墙铁壁。
水库是防汛的第一道关口。8月1日清晨6时,北常水库的薄雾尚未散尽,管理员李建国已完成当日首轮300米堤坝巡查。他掏出磨得发亮的巡库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近一个月的水位变化曲线。“坝体裂缝、溢洪道通畅度、水位计数值,这些都得逐个过目。”李建国说。
这样的坚守遍布全县10座水库:县水利灌区服务中心管护的4座有专业技术人员驻点值守;村集体管理的5座实行“村干部+村民代表”双岗负责制;西梁水库监控室里,24小时轮班人员紧盯16路监控,每两小时更新记录。库区入口公示牌上“五个责任人”名单醒目排列,从行政到技术责任人的联系电话一目了然,构成严密的责任闭环。
守护水库安全,离不开细致的“体检”与养护。杨家后水库的山谷间,维修人员给闸门丝杆涂抹黄油的金属摩擦声回荡不绝。“这丝杆得认真保养,不然关键时刻卡壳就麻烦了。”有着30年工龄的陈师傅戴着油污手套说。据县水利局工程股负责人介绍,5月底前,9座水库已完成坝体勾缝、启闭机保养等12类维修项目,台账上清晰记录着15处问题的整改轨迹。
防汛体系的“神经末梢”同样遍布城乡。王庄镇气象站里,雨量筒每接满两毫米雨水就自动翻斗,监测数据迅速传至县级平台。14个自动站加58个简易站,织成了30分钟预警圈。监测中心地图上,44个重点防治村被标成黄色,每个村都配备3名预警员,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河流防线的守护同样周密。滏河岸边,巡河员沿着河道巡查,实时记录轨迹。截至目前,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844次,相当于在41.14公里堤防上走出200多个来回。
翟家桥河治理工地上,挖掘机开挖导流渠;工人忙着往钢筋笼里浇筑混凝土,振捣棒发出“嗡嗡”声响。
“水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责任。”翼城县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为20个偏远村加装饮水监测终端,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浍河整治工程将加快推进,新增的5公里堤防可有效抵御洪水。
从水库大坝到田间沟渠,从预警终端到巡河脚步,翼城水利人正用实干精神,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澜。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