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嘎嘎——嘎嘎——”清脆嘹亮的鸭子叫声,在浮山县北王镇桥北村的水库上空不断回荡,打破了山野的静谧,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生动乐章。驻足水库岸边远眺,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澄澈的水面上悠然嬉戏,时而扎入水中觅食,时而舒展翅膀浮游,泛起层层涟漪,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画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桥北村“两委”班子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立足本村实际,坚定信心走产业振兴之路。“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必须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桥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伟的话语,道出了村“两委”发展产业的坚定决心。
为找准适合本村的发展路径,桥北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经过反复论证和对比分析,村“两委”决定合理利用村里的水库。张伟说:“我们村里有水库,正好能够利用起来发展养殖,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基于这一情况,桥北村最终确定了发展鸭子养殖的特色产业道路,以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
今年3月,桥北村从外地精心选购了200余只优质成品鸭,正式开启了特色养殖之路。为确保鸭子养殖顺利推进,村里专门聘请了有养殖经验的村民张军山担任饲养员。每天17时左右,张军山便来到水库边吹响笛子,原本在水库中四散嬉戏的鸭子们便会闻声聚拢,争先恐后地游向岸边的喂食区,场面十分热闹。
在饲养过程中,桥北村始终坚持科学养殖理念,根据鸭子的生长习性和营养需求,精心搭配饲料。“鸭子胆小,平时要格外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受到惊吓影响产蛋。”张军山说,除了定期投喂玉米、麦麸等主食,水库中自然生长的小鱼等也成为鸭子们的天然辅食,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更保证了鸭蛋的品质。
“我们买的都是成品鸭,回来养殖了一个月就开始下蛋了,产蛋率一直很稳定。”张伟介绍道,目前村里的200余只鸭子每天能产150颗左右鸭蛋,充足的产量为后续加工销售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提升鸭蛋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桥北村结合当地传统工艺,对新鲜鸭蛋进行腌制加工,制作成风味独特的咸鸭蛋。
“腌制咸鸭蛋可是个细致活,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张伟说,首先要精心挑选黄泥和红土,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石块,经过细致筛选后备用;随后按照比例调配调料水,和泥土拌均匀后将新鲜鸭蛋逐一裹上筛选好的泥土,放入专用的腌制容器中密封保存,经过45天左右的自然发酵,美味的咸鸭蛋便可制作完成。
目前,桥北村与寨疙瘩供销社已经达成合作协议,线上销售腌制好的咸鸭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这为桥北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张伟表示,桥北村计划扩大养殖产业规模,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支持,积极带动村民参与养殖,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真正让特色养殖成为带动全村共同富裕的“致富产业”。
记者 刘文军 尹娜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