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县:全会精神润基层 产业振兴绘新卷

2025-11-19 08:38: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初冬寒意渐浓,但在乡宁县管头镇的田间地头与加工车间里,却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东团村现代化油料加工厂内,金黄的核桃油顺着管道缓缓流淌,醇厚的香气弥漫在车间每个角落;圪咀头村小杂粮加工厂的包装线上,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将真空包装的小米、红豆装箱,快递车正等候发往全国;樊家坪村的国潮小吃街上,红灯笼映衬着特色摊位,游客们边品尝美食边打卡拍照,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些生动场景,正是管头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鲜活注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基层发展指明了方向。管头镇党委牢牢把握全会精神核心要义,将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探索出一条“支部引领、产业筑基、群众参与、多元增收”的发展新路。

  东团村现代化油料加工厂负责人指着生产线上的商标介绍:“我们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3000亩油料种植基地,从原料种植到精深加工全链条把控,‘东科高天’牌葵花油、核桃油不仅走进了城市商超,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去年单村集体就增收了90余万元。”不远处的万上村,300亩糯玉米种植基地的玉米已收割完毕,玉米加工厂里机器轰鸣,刚刚加工好的真空糯玉米正等待发货。“以前种玉米只能卖原料,现在经过深加工,一亩地能多赚几百块,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在车间务工的村民王大娘笑着说。

  管头镇的产业升级不止于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樊家坪村依托城郊区位优势,打造国潮风格小吃街,整合本地特色美食与文创产品,成为乡宁县新晋网红打卡地。“周末来这里逛小吃街、体验乡村风情的游客特别多,我的摊位一天能赚上千元。”经营抿尖面摊位的村民李师傅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井上村的连栋薄膜温室大棚里的蔬菜青翠欲滴,东团村的宋家沟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正酣,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让管头镇的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型。

  产业发展的活力,离不开基层治理的创新赋能。管头镇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出台《党员考核办法》,以“一人一表、一事一记”“一季一汇总、半年一测评”的动态机制,让党员有了发挥作用的舞台。退役军人、老党员刘四锁主动承担地质灾害点排查任务,风雨无阻守护村民安全;年轻党员尹阿楠化身“和事佬”,成功调解邻里纠纷20余起;机关党员王青坪发挥专业特长,制作的乡村振兴宣传视频在网络平台收获百万播放量。“积分制打破了‘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困局,现在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村里的事大家都主动操心。”管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瑞林说道。

  如今的管头镇,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昔日的“空壳村”变身“产业强村”,传统种植模式升级为“多元业态”新格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基层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强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深化治理创新,让产业振兴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支柱。”张瑞林表示。从油料车间流淌的金黄油液,到小吃街上飘动的红色灯笼;从糯玉米基地的丰收印记,到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管头镇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正以更加坚定的脚步踏上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广大干部群众也在这股浪潮中,积极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齐心协力共绘“三农”新画卷。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