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巩成:守望千年炉火 传承古陶技艺

2025-11-20 08:38: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等内容,对我们非遗传承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尧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尧都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巩成说。

  巩成是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临汾市平水紫砂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从事非遗传承以来,他扎根尧都,坚守着家族传承的古法工艺,并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复原古技、培养传承人、研发文创产品等方式,让延续数千年的尧都陶艺在当代焕发了新生。

  近日,走进位于尧都区贾得乡兴村的尧都古陶工作室,巩成正在进行陶艺制作。他穿着制陶专用的围裙,从陶瓮中取出密封保存的陶泥,用手揉捏、用擀泥杖擀,通过挤压消除陶泥里的气孔,确保泥料均匀,随后通过手捏、拉坯进行塑形,之后再利用雕刻刀、刮板等进行修整,经过一番精心制作,精美的紫砂壶、文创摆件等陶坯在他手中一一呈现。

  “制作好的陶坯需要放到阴凉处自然阴干,然后才能进行烧制。”巩成介绍,“陶器制作自帝尧开始到现在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制陶技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传承人,我们也结合实际,制作了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的寻根杯、手串、陶寺龙盘挂件等系列文创产品。”

  八年前,痴迷传统文化和陶艺的巩成,经过多方打听,走访原乡宁紫砂厂的老厂长,向他学习古陶工艺的技艺传承。后来,他又远赴北京、宜兴等地,拜访在山西做过紫砂的老手艺人,并表达了想重建窑炉、恢复制陶生产工艺的想法,并得到了老手艺人的大力肯定和支持。认定目标后,他辞掉了收入丰厚的工作,倾尽全部精力和积蓄,选择厂址、购置设备、寻找师傅、聘请工人、建设厂房,开始了试制、试烧工作。失败接踵而至,但他从不气馁,总结经验,从头再来。一次次的失败,爱人和父母的不支持,亲戚不理解,朋友不看好,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后来,巩成的坚持打动了父母,也感动了爱人,爱人还与他一起投入到古陶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中。

  近年来,巩成代表我市多次受邀赴北京、上海、深圳、敦煌等地参加非遗展览,来自古都平阳的系列产品备受外地游客青睐。

  “我们要传承古陶制作技艺,也要研发有尧乡文化内涵的系列产品,更要讲出其中的故事,让更多人来了解临汾,爱上临汾。”巩成拿着一个“根”字茶杯介绍,“好多次外出展览,我会跟游客讲解‘大槐树移民’的故事,讲解明代移民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这些故事很快就能与听众产生共鸣,不少人听后会把‘根’字杯带回家。”

  创新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在巩成的公司里有1名三晋技术能手,2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高级技工,他们当中既有民间老艺人,也有非遗培训班培养的年轻人。近年来,他们复原古技,成功复烧陶寺遗址的龙盘、朱书扁壶等,并对陶寺陶器纹饰进行3D扫描,建立了黄河流域陶器纹饰数据库,持续推进数字化保护工作。同时,走进校园、社区和图书馆,积极开展研学活动,让陶艺制作的种子在更多人群中生根发芽。

  “尧都陶艺是临汾这片土地上的非遗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作为新时代的传承人,要善用创新思维、拥抱时代趋势、深挖文化价值,让‘尧都陶器,陶醉世界’。”巩成表示,“下一步,将在做好古老技艺传承的同时,融入科技、创意、品牌打造等要素,守护好这一炉‘千年窑火’。”

  记者 张春茂 苏亚兵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