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设备,将一张张纸板加工成整齐的包装箱,这些纸箱将运往周边的食品厂、医药公司,成为带动村民增收、集体增效的“金盒子”。近日,记者走进曲沃县乐昌镇东张寨村晋享包装纸箱加工厂,一派忙碌有序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面对人才短缺的难题,东张寨村创新实施“引凤还巢”工程,通过精准引才、平台筑巢、村企共赢的“三步棋”,让本土能人返乡创业,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乡村要振兴,没有人才不行。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在外打拼的本土能人,他们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资源,更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东张寨村党支部书记张新龙道出了引才初衷。东张寨村曾面临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单一的困境。村党支部立足长远,建立“在外人才库”,动态摸排本村在外创业就业的能人乡贤。经过综合研判,长期在外创业、熟悉市场运作的唐彦明进入了村党支部的视野。
为了打动这位“潜力股”,村党支部启动“三访三谈”机制,张新龙带队多次登门拜访。逢年过节,张新龙都要送去家乡的问候;得知唐彦明在创业中遇到难题,总会主动对接帮忙协调;拉家常时,都要细数家乡发展变化,解读有关扶持政策,描绘共同发展美好愿景。
“每次书记来,都带着满满的诚意,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发展的潜力。”唐彦明动容地说,真情换真心,2023年,他主动申请加入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引回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东张寨村党支部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为唐彦明返乡创业提供全链条保障。
在政策护航下,该村党支部协调上级部门,快速完成厂房选址、手续审批,还争取到了100万元上级财政资金;在资源整合上,村集体以土地及财政资金入股,为晋享包装纸箱加工厂一、二期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在市场对接上,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渠道优势,帮助纸箱厂与周边果蔬合作社、食品加工厂等签订纸箱长期供货协议,成功打开本地及侯马、新绛等地市场。
11月17日,走进东张寨村晋享包装纸箱厂,刚刚生产的纸箱整齐堆放,这些产品不仅供应给本村张记麻花、晋之源、沃尔康源等企业,还远销附近县市的医药公司、食品加工厂。截至目前,晋享包装纸箱厂累计实现收入458万余元,盈利32万余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企业发展脚步持续加快,2025年投入50万元引进新型印刷裁切一体机,生产效率较以往提升3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近一半。与此同时,库房扩建及四期项目筹备工作同步推进,工人们忙着测量场地、规划布局,为后续扩大产能打下基础。
“从厂房建设到市场开拓,再到设备升级,村党支部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唐彦明说,村级后备力量还全程参与村级事务,在项目谋划、矛盾调解中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村党支部选派的“红色顾问”也为企业规范管理、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村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共赢发展的生动局面。东张寨村创新“党支部+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集体、企业、农户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企业带动当地10人以上稳定务工,其中包含脱贫或监测人口,人均年增收两万元以上,惠及10户40余人。村集体每年的收益还会通过二次分配,为63户191名脱贫户、监测对象发放年终福利,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以前在家门口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在纸箱厂上班,每月不但有稳定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脱贫户王师傅一边操作机器,一边笑着说。
如今的东张寨村,加工、运输、零售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适龄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形成了“产业反哺乡村、乡村助力产业”的良性循环。
东张寨村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的落地生根。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融”,党建引领的精准性让乡土人才“愿意回、留得住”,产业培育的融合度实现集体增收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机制创新的可持续性激发了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内生动力。
乐昌镇党委书记张凯龙表示,下一步,将在全镇推广东张寨村的成功模式,持续深化“归雁经济”,让更多在外能人返乡创业,让更多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