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连日来,全会精神在我市党员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实景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更实举措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凝心聚力 以新姿态奋进新实践
全会就“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重要战略部署。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石莹介绍,近年来,全市卫健系统认真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健康临汾”建设为目标,深入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以市、县两级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骨干,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大卫生体系与格局。石莹表示,全市卫健系统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强基层、提能力、抓改革、优服务、促发展、保安全,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海华表示,市人社局将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锚定就业这一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以“创业就业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通过全力推动创新创业、深度挖掘就业潜力、精心打造劳务品牌、扎实推进人才引育、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全市创业就业生态,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临汾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更多红利、提升生活品质。
“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平表示,全市住建系统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四好”建设;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建造;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守住安全底线,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汾新篇章贡献住建力量。
实干担当 用新作为回应新期待
“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体育局局长陈海平表示,市体育局将坚持“民有所呼、体有所应”,把全民健身意识转化为群众可参与的务实举措。要充分利用我市全国一流射击场馆、国家标准网球场馆等硬件设施,结合国家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政策导向,优化城乡体育设施布局,夯实全民健身基础;发挥举办国际、全国赛事的经验优势,利用“尧造围棋”等临汾特有体育历史文化资源,举办更多特色群众性赛事。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搭建群众参与平台,驱动全民健身,促进消费、激发城市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规划蓝图,为全市教育系统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紧密结合建设教育强市工作目标,锐意进取,实干担当,努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教育新作为。”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牛福生表示,市教育局将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优质均衡基础教育体系,推动各学段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现代职教创新高地;创新治理方式,加快教育数字化,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临汾第三中学校长柴方表示,临汾三中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时代步伐,把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思政课”,创新德育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未来将持续擦亮育人品牌,强化体美劳教育,完善“五育并举”评价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汾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枝叶关情 让新成果惠及新生活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担时代使命,让文化暖流浸润梨乡。”隰县文化馆馆长王红红说,“我们将坚持以‘活化资源、惠及百姓’为核心,搭建基础数字文化馆,保障公益培训、非遗展陈线上可及;扩容‘终身美育课堂’,依托‘线上线下联动+总分馆制’,将文化养分送至城乡末梢。同时,守护隰县民歌、小西天庙会等非遗瑰宝,推动其进校园、进景区;擦亮‘梨花季·采摘季’文化品牌,促进非遗、民俗与文旅深度融合;建立创作激励机制,引导文艺工作者扎根乡土,打磨梨乡主题精品,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霍州市鼓楼街道前进社区党总支书记董华华表示,将结合基层社区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入手,提升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转变服务理念,尊重群众意愿,把居民当作家人和朋友,让居民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加强民主参与,保障居民权利,通过线上线下收集民意,让居民参与议事协商、决策执行和监督评议,使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多元需求,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服务”治理新模式,带动困难居民就业增收,通过切实可行的包联制度,为特殊群体提供关怀照顾。开展文化活动,增强居民认同,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建立健全社区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同时打造特色议事服务平台,精准对接服务需求,让居民能够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记者 刘 静 王德政 王小庚 祁 欣 亢亚莉 孙哲峰 曹 燕 杨 全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