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要出彩,媒体人就要知晓受众最欢迎什么样的报道?笔者经过这些年的发现,觉得以下三类报道最吸引人。“话筒下移”的两会报道。就是要把报道重点放在基层代表、委员身上。他们来自基层,来自群众中间,最了解人民的要求和希望,最体贴老百姓的民生疾苦,最懂得群众的迫切需要。多让他们说话,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就能把人民的心声带上去,也让会议更能代表人民。去年农民工代表胡小燕的发言,引起全国好评,就是证明。
“波澜激荡”的两会报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两会报道亦然。四平八稳、没有锋芒、公式化、模式化、温吞水式的报道是两会报道的大忌。代表、委员围绕国计民生会有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不同角色的议论、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有的发言会语惊四座。对此,报道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声,都是“××代表团共同认为”,“××代表团一致认识到”,或是“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他们都谈到”等。尤其是对政府工作中某些缺点、当前社会上的突出弊端、群众不满意的一些现象的批评、质询、问责,更要及时报道,以引起群众关注,促进政府改进。
“活鱼乱跳”的两会报道。要到会议现场“望、闻、问、切”,抓真实感,现场感,抓动人心魄的情节细节,把人民带到会议中去。要到代表委员中间去“捉活鱼”——倾听其心声,感触其真情,让会内会外联动起来,产生共鸣。要在内容、语言、标题、版面上下工夫,力求生动、活跃、新颖、大气,以赢得更多的读者。 (张心灵)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任编辑: 刘静】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