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展,传媒已越来越趋于市场化、经济化,读者对于可读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报纸媒体来说,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深度报道、新闻特写和批评报道。
深度报道是新闻事件某一点的延伸、深挖,从而推理、论断出某一结论来展示给读者。所以,在写深度报道时,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这也是自己从业几年来在工作实践中所摸索的一点亲身感受。
首先,要对事件有初步了解。在采写深度报道前,对事件的客观了解至关重要。所谓记者是“万事通”,就包括这个含义。在确立一个选题时,一定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对事件有客观、全面的了解,以防止采访时做“瞎子”、当“傻子”,在采访中被事件所左右,失去了自己采访的主心骨。
其次,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就要为采访列提纲。比如采访重点是什么?采访对象该有几个,采访步骤怎么安排?
2009年初冬,我在采访《蝶变中的浮山》一稿时,当时在浮山住了3天。第一天基本是了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情况,当时仅资料就收集了近20份,然后连夜研究资料,并确定第二天的采访对象,采访内容等。随后在浮山通讯组的配合下,采访了8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局长,走了浮山4个乡镇,7个村,采访了十余户市民及百姓。随后,又连夜从浮山赶往临汾采访当时的县长李朝旗,又返回浮山采访县委书记毛克明,就这样辗转采访了3天,随后回到临汾,连夜凭着第一灵感写出稿件。事实告诉我,这样的付出,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
深度报道最重要的就是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我认为,在采访中,只要切记“问、听、看、记、受”五个字,采访中就不会有什么遗漏了。问就是问问题,看见不懂、不理解、不了解的马上就问,不懂不怕,就怕事后再琢磨;记就是随时做好笔记,每一个环节、细节,都要记下来,以免事后写稿时再绞尽脑汁的苦想;最关键的是“受”。这个受就是感受的意识。新闻现场的第一感受永远是真实不加虚构的,有了感想或感受,一定要记录下来,过去了,就没有那个“味道”了。重要的是:一定要用心去感受。
深度报道忌讳的就是采访不扎实、准备不充分、了解不透彻。事后再想弥补,就难出好稿件。深度报道一定要投身于事件当中,切实体会事件发生中所蕴含的实质性内涵。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深度报道最关键的是把握报道的核心,也就是你要通过此篇报道来向读者展示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深度报道有时也像一篇论文,通篇内容只为阐述某一观点,从社会事件讨论社会某一点。因此,在采写深度报道时,一定要做好前期策划,找准整篇文章的切入点,从而写出较好的、能引起读者思考的深度报道来。
时政新闻部 赵玉峰
【责任编辑: 刘静】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新闻工作者
下一篇: 怎样做好时事版